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5)
图书(57)
报纸(36)
学位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6)
地方文献 (11)
地方风物 (8)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4)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61)
2013(14)
2012(18)
2009(13)
2007(14)
1997(6)
1994(11)
1984(5)
1980(4)
197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2)
中华书局(5)
巴蜀书社(3)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
山西古籍出版社(1)
中国校园文学(1)
文学教育(1)
收藏.拍卖(1)
福建艺术(1)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
王安石保甲制度之失败
作者:张子铭  来源:大同半月刊 年份:194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保甲制度之失败
人才鼎盛的仁宗时代
作者:暂无 来源:妇女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仁宗  中国古代历史  陈寅恪  王安石  欧阳修  时代  唐宋八大家  文化教育  活字印刷术  人才 
描述: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明清闽中的曹洞宗
作者:王荣国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曹洞宗  福建省  福建省  宋代  宋代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描述:明清闽中的曹洞宗
读《〈定伯捉鬼〉两题》
作者:李延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具体意义  人物形象  同音同形词  《牡丹亭》  典型环境  社会环境  抽象意义  本质论  同一律  搜神记 
描述:读《〈定伯捉鬼〉两题》贵州/李延明如何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上桂奇同志的文章,觉得很有必要把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一是希望引起老师们重视,二是
安徽两金银货币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方成军  来源:安徽钱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银货币  安徽  发现  《太平寰宇记》    宣州市  御史中丞  天宝年间  杨国忠  宣城 
描述:安徽银铤的铸造,至迟在唐代就开始了。1956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4枚银铤,其中1枚为宣城郡所铸,系杨国忠用以进奉之银铤,呈条块状,唐制伍拾两,实测重2100g。錾文:正面一行,"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背面三行,"宣城郡和市银
有关明儒对于“心”、“性”、“理”的了解之反思
作者:刘述先 拉措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明儒学  王阳明  新儒学  陆象山  牟宗三  当代新儒家  气质之性  表达方式  儒学思想 
描述:一、应该如何命名明儒学?关于明儒学,有好几种表达方式:道学、理学、心学和新理学。这些称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此,我愿作如下讨论:第一,在宋代曾使用过“道学”这个称谓。事实上,明儒学专注于道的研究
遗民刘壎的骈文思想及其批评
作者:杜春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骈文  思想  批评 
描述:刘壎是末元初著名文士,其杂录体笔记《隐居通议》中颇多骈文创作和评价的资料.具体反映出刘壎“以散文为四六”的创作思想.同时,刘壎深具史识,对宋代及以前骈文发展的历程有清晰的把握和精彩的勾勒.对骈文
遗民刘壎的散文观
作者:杜春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壎  散文观  文法 
描述:刘壎是宋元之际著名的文士,《隐居通议》选评历代文人的文章,以此来表达他的文学见解:提倡文法的应用,注重脉络条理、结构统一;将风骨、简严、自然视为文章风格的指归,并提出"揫敛"的方法;散文内容上,强调根据性理、祛腐趋新;重视散文史论的提炼和总结,首倡"江西(文派)体",具有理论价值。
从《论》看王夫之辩证比较史法的特点
作者:高平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夫之  论》  王安石变法  比较法  经世致用思想  吴越王  宋太祖  比较分析  儒家学派  史法 
描述:从《论》看王夫之辩证比较史法的特点高平《论》是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王夫之的史论专著。透过此书,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对宋代历史的许多精辟见解,而且可以从作者对这些观点的阐述与论证中,窥见
初政治与王安石新法之批判
作者:程方  来源:中国新论 年份:193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初政治与王安石新法之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