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新课程下的学生应是什么角色——特级教师贺诚与《难忘的一课》
作者:郎明仙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小学  语文教学  学生  角色定位  贺诚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特级教师 
描述:学生是探究者 贺老师整堂课采用的是框架设计,即在不封闭的一个框架范围内,教师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的方式、手段、反应,来追求教学目标的发展。 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教师
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
作者:暂无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实践过程  学生  教学过程  教材教学  其他学科  语文教师  语文学科 
描述: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和教材教学与应试衔接的脱节,使学生对语文的态度由困惑而平淡,由平淡而生厌,兴趣日减。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逐步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除考试时间远远长于其他学科外,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
老师文章学生批改:师生一起作文 破解教学头痛难题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老师  学生  作文  师生  《老师领进门》  家庭作业  批改  小诗  刘绍棠  作家 
描述: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笔成文,作为当天的家庭作业。第二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交来了“写的时候不头痛”的作文。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
作者:黎昌友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标  教育模式  学生  新课程  英语教师角色  教材  当代西方  中介作用  文艺批评  教育发展 
描述:纵观近、当代西方的文艺批评,我们不难看出,对文本的阅读,抑或交流,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作家转移到作品;一次是从作品转移到读者。这两次的转移意义深远。对照我们的教育发展,可以看出:古代的《四书》、《五经》的教育模式,近似于对孔子(作家)的阅读和注重;《新课程》以前的教育模式,特
春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创设问题情境,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
作者:张东华  来源:文理导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能力  潜移默化  学生  亚里士多德  外在条件  积极思维  王安石 
描述: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扁动人的思维的重要外在条件。人有问题才会引起思考,才会进一步探索新问题。问题是人的思维动力和起点,因而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设计疑难问题,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亚里士多德曾经说
特级教师谈语文教育:一味练习、考试,会浇灭学生热情
作者:王佳颖 靳晓燕  来源:辽宁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学生  学习资源  教学情境  中学特级教师  考试  阅读障碍  王安石  受教者  练习 
描述:学情境中,教师不再只是个教书的人,在和学生的对话中也是一个受教者。如此的教学并没有完全消解
数学学习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作者:龚惠珍  来源:小学数学教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数学学习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如何通过具体事实的叙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学习小学历史
作者:查全勤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历史教学  积极思维  北宋  会教  教师  岳飞  唐帝国  起义  王安石新法  汉帝国 
描述:过去,我感到历史这门课真难教,不知道怎样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来领会教材;而学生也反映:“历史难学,除非死记硬背”。当然,这样的知识是不会巩固的。这个问题,一直到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发下来,才
学习应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
作者:饶丽萍 黄毕年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描述:学习应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
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陈梅香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  素质教育  文盲  教师  受教育者  教育改革  教会  知道  境界 
描述:学习是终身学习。在校期间,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也不仅是为了知识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即使知识再多,面对高技术的信息时代,也将成为无力应变的"现代文盲"。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