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秦戈皋月谈《尔雅》月问题
作者:饶宗颐  来源:文物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尔雅  文物考古工作  三十年  徐中舒  四川  原物  帛书  古代  周礼  简报 
描述:》(《文物》1981年第6期页24)一文中,引用这一材料,亦释作"武二十六年
《周礼·考工记》“一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
作者:李亚明  来源:淄博师专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词  量词  语义  语法  考工记 
描述:我们运用义素二分法探讨《周礼·考工记》“一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从中看到了汉语名词和量词之间的词义渊源,进而看到了汉语语义和语法的有机关联、协同发展。[著者文摘]
道宗当世 重本朝——简论范仲淹与王安石
作者:高克勤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王安石  文学创作 
描述:北宋中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对当时的政局及其后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庆历新政及其主持者范仲淹对熙宁变法主持者王安石的影响,王安石与范仲淹的交往,以及范、王文学创作的相同点。
论邶、鄘、卫三风的称之异及编次意义
作者:王伟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卫三风  殷商民俗  周礼思想 
描述:邶、鄘、卫三风在三家诗中合为一卷,在《毛诗》中则一分为三。后来之论者争论不一,而事实上邶、鄘、卫三风的称及编次是以三风所染殷商习俗及周礼思想之厚薄为别。也就是说从《邶风》至《鄘风》到《卫风》,三风
解读中西两位作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
作者:刘开富 唐宓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  戏剧  异同  异同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同辈人,虽相隔天涯海角,但相似之处颇多,差异亦显著,两位都集中反应了当时的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本文从戏剧艺术、文化背景及其代表作方面进行比较,以了解各自的创作、中西方社会文化及戏剧差异,对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万病回春》与方温清饮
作者:徐春娟 陈荣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医林状元  汉方医学  万病回春  温清饮 
描述:展应用于各科疾病临床,药理研究也方兴未艾,温清饮已成为生命力很强的方。
将军归佩印累累 记北宋臣王韶
作者:陈峰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韶  王安石  甘肃岷县  河州  西夏  神宗  吐蕃  富国强兵  朝廷  政治家 
描述:宋朝第五代皇帝神宗时,大政治家王安石从事了一番改革,旨在富国强兵,这是后世所熟悉的,可知道他独子王雱的人恐怕不多。"有其父必有其子",英年早逝的王雱也是非同凡响,史称他豪气过人,"睥睨一世",也就是说极有胆识,傲视天下。在十三岁那年
王安石:高千载缘图强,后来谁与子争先
作者:暂无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 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国富民强  特立独行  文学史  文章  历史 
描述:他学贯一时,文章瑰玮,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敢做敢为,矢志改革,一生为了矫世交俗、国富民强而奋斗不已:他豪迈耿介,特立独行,当别人只会匍匐在传统脚下时,他却站在变革面前,以其卓绝之行,写下了辉煌悲壮的历史篇章!
夏希道改造旧城,从此“县去陋
作者:一凡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繁昌县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改造  散文  江西  篇章  县衙  南丰  县城 
描述:门关,四周仅以竹篱为障;城内空空了了,街上行人稀少,偶有宾客驻足,也无舍馆留宿。 堂堂的县府衙门内,只有几间歪歪斜斜的旧屋,遇有雨雪,也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如此凄惶敷衍的政府,谁也不愿到这里任县令,实在是君命难违“发配”至此,那也只能自认晦气,到任后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周礼‧考工记》形动同词形的语义基础
作者:李亚明  来源:淡江中文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语义  语法  考工记 
描述:《周礼‧考工记》形动同词形的语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