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与沈思孝的文字交:汤显祖佚文拾零
-
作者:江巨荣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文学研究 中国 古代
-
描述:汤显祖与沈思孝的文字交:汤显祖佚文拾零
-
“同志”小考
-
作者:张杰 来源:中国性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中国 古代 文学评论
-
描述:见到大家我能不高兴吗”一日孔子让他的几位弟子各言其志,曾点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听罢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你说得太好了!后来清康熙年间经筵日讲,儒臣在呈给皇帝的讲义中认为曾点喜结同志:“偕我同志,冠者五六人焉,童子六七人焉。少长咸集,薄言出游。……是则点之志如此而已。”(《日讲四书解义》卷八)而这同时也是孔夫子的爱好。就字面含义而言,“同志”的“志”主要应被理解为“志向”,比较宏观开阔,政治色彩是比较浓的。它在政治方面有应用,如谓“鸠合同志,以谋王室”(《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后汉书.卷六十九.窦武传》)等。不过总的来看,古人在政治上对“同志”的使用是有忌讳的。其原因,既为同志则臣下就是在横向地结成小团...
-
王安石与喜字
-
作者:立新 来源:社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与喜字》 立新 中国 古代 故事
-
描述:宋代马家镇马员外家的小姐,为择婿在家门口挂了一个走马灯,灯上写着“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的对子,王安石20岁的时候,赶考路过马家镇,看了这副对子拍手称赞道:“好对。”王安石便赴考场去了。
-
古代行政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
作者:李铁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行政法 行政法规 行政制度 行政法制 度量衡 行政法典 《周礼》 职官制度 技术规范 《左传》
-
描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法律系统——中华法系。作为这一法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法,也同样渊源久远,内容浩博,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拟就我国古代行政法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作些
-
古代的筝(续)
-
作者:金建民 来源:乐器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禹锡 王廷陈 晏几道 玫瑰 欧阳修 白居易 义甲 秦筝 唐朝 旧唐书
-
描述:三、柱唐朝诗人朱湾在《筝柱子》一诗中写道: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且喜听相应,宁辞迹屡迁.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这里所咏的筝柱是木质的.木柱多用花梨或紫檀制成,美其名曰玫瑰柱: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刘禹锡《伤秦姝行》)雁促玫瑰柱,莺喧锦绣筵.(王廷陈《闻筝》)
-
论古代中国之巫术信仰
-
作者:德格鲁特 庞政梁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巫术信仰 《山海经》 《史记》 西门豹 《论语》 宗教体系 《周礼》 巫咸 女巫 《国语》
-
描述:论古代中国之巫术信仰
-
古代玄武湖的隐士
-
作者:李源 来源:南京史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玄武湖 司马承祯 终南山 王安石变法 刘统勋 “入世” 知识分子 陶渊明 乾隆时期 吴和尚
-
描述:在中国古代,常有一些知识分子或避战乱或厌恶政治的黑暗、或官场失意、或沽名钓誉而隐居于青山秀水之间。这些人,被称作隐士。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颇不少。如至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肯受封,宁愿被火烧死的介子推,不为五斗米折腰、躬耕南山下的陶渊明等等。《新唐书...
-
古代文学家别称漫谈
-
作者:景遐东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陶渊明 别称 欧阳修 杜甫 《说文解字》 李商隐 孟浩然 王安石 郡望
-
描述:古代文学家别称漫谈
-
贵溪古代的书院
-
作者:陈炎成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书院 象山书院 贵溪 陆九渊 教育史 史籍记载 天山 教学 明万历 创办
-
描述:无志书,经遍查史
-
古代的姓氏名号
-
作者:张代会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姓氏名号 氏族社会 同姓不婚 上古时期 《游褒禅山记》 “中庸”思想 孔子 《史记》 《庄子》
-
描述:黄帝氏族,姬姓;炎帝氏族,姜姓;少日皋氏族,嬴姓;太日皋氏族,风姓。氏族社会中,原本存在许多不同的氏族。“百姓”这个词,最早很可能就是指众多的氏族。第二,姓有别婚姻的作用,即同姓不婚,实质就是同一氏族内部的人不得通婚。古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古人已经知道近血缘婚姻对后代遗传不利,因此,同姓不婚。第三,姓是区分阶级地位的一个标志。氏族社会中,同氏族的成员平等享有氏族内部的各种权利。到了奴隶社会,“百姓”指的是贵族,而奴隶是没有姓的。如《左传》中的灵辄,《庄子》中的庖丁、匠石等,都是有名无姓。氏在我国上古时期已有,它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根据古书记载可以看出:姓是旧的族号,氏是后来子孙繁衍,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例如:姬是周人的姓,姓姬的下面又分申氏、吕氏、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