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篇“怀古”竞风流——《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
-
作者:阳江波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怀古 北固亭 历史人物 英雄人物 充分准备 永遇乐 辛弃疾 王安石 境界 赏析
-
描述:三篇“怀古”竞风流——《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
-
北宋为什么变成了南宋——从林语堂笔下的王安石说开去
-
作者:王松奇 来源:银行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语堂 王安石 北宋 南宋 经济规律 改革 历史人物 国家干预 创新
-
描述:王安石新政的失败说明,改革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只有顺应经济规律、能提高国民福利水准的政策变动才是积极意义上的创新和改革,否则就是制造浪费和混乱的“政策乱动”。
-
解读杨问奇的“方志论”
-
作者:杨彦明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志 内黄县 《周礼》 《春秋》 《山海经》 历史人物 《越绝书》 《十六国春秋》 《清史稿》 精神文明建设
-
描述:解读杨问奇的“方志论”
-
说说咏史中的翻案诗
-
作者:星汉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 翻案 历史人物 少数民族 王安石 成吉思汗 王昭君 班固 各民族 变体
-
描述:法的范例。“创成一体,垂
-
旷世孤独苏东坡
-
作者:熊鹂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中华民族 历史人物 三苏 王安石 百姓 智者 魏晋风流 苏轼 文化人
-
描述:作为参照系。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缅怀先人,对应现世,也有一定的启迪和鼓舞作用。
-
咏史歌词创作论
-
作者:毛翰 来源:词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历史观 历史事件 王安石 昭君出塞 叙述 题咏 历史人物 项羽 现在时
-
描述:时光在流转,时代在演进,一切现在时,都会成为过去时,成为历史。但历史并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的一些闪光的片段会被后人长久地记忆,某些尘封的历史也可能重新被关注,成为后人歌咏的对象。江山留胜迹,往来成古今,在我国的文明史
-
真实的包拯
-
作者:东方弧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拯 王安石 实事求是 领导干部 历史人物 传说 司马光 泡沫 真实 文曲
-
描述:私,因为铁是黑的。为此还编出一个传说,说他本是文曲星下凡,投胎时匆匆忙忙,与武曲星狄青将
-
王安石咏史诗与苏轼咏史诗之比较
-
作者:胡翠琴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王安石 苏轼 历史人物 诗歌作品 政治抱负 政治理想 类型体系 政治家 表达
-
描述:咏史诗是以历史人物、事件为歌咏对象,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某种议论或见解的诗歌作品。在诗歌类型体系中,
-
郭沫若:写与不写的纠结
-
作者:冯锡刚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郭沫若 武则天 蔡文姬 郑成功 王安石 历史剧 创作 毛泽东 政治活动家 历史人物
-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郭沫若留给了世人《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三部历史剧作,另一些创作计划却由于"种种原因"付诸东流。归根结底,是时代、性情和环境决定了郭沫若的"写"与"不写"。
-
从陈郁的“写心论”谈起:关于现代人物画创作的思考
-
作者:高一花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人物画 人物形象 创作 写形 内心世界 精神品质 精神状态 思想品质 现代 历史人物
-
描述:们的内心世界。最后点明"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