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1)
报纸(91)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6)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40)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3)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0(24)
2009(16)
2008(15)
2007(21)
2006(19)
2005(11)
1997(7)
1991(8)
1987(3)
198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9)
液压与气动(4)
财会通讯(综合版)(2)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
广陵书社(1)
审计月刊(1)
新华文摘(1)
国外金属矿山(1)
财经理论与实践(1)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与控制初探
作者:刘国兴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过程  情绪波动  中学生  影响因素  教师  学生情绪  情绪控制  消极情绪  陆九渊  步步为营法 
描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与控制初探刘国兴(遂溪县杨柑中学遂溪524200)作为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巨细无遗地备好了课,满怀信心地踏入教室,准备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却发现学生
责任主体的行为质量应是工程质量控制的着力点
作者:陈风雷 周利根  来源:建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程质量控制  责任主体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实体质量  建筑业 
描述:实体质量的保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风障和防风林是控制土壤风蚀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德华  来源:辽宁林业科技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防风林  铅笔柏  灌木  风向  落叶乔木  美国黄松  针叶树种  风障  土壤风蚀  盐肤木 
描述:林带附近风速可减低70—80%,距离二十倍带高处风速减低20%;但
简牍中经济控制史料新探
作者:李孝林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控制论  经济控制  简牍  《周礼》 
描述:以控制论为指导,以简牍为依据,证明《周礼》成书早于睡虎地秦简,提出内部控制早在周代就已经产生,汉代初步发展,从而否定国内外学术界流行观点:内部控制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说。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五届《信息与控制》编委会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与控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息与控制  自动化  编委会  学会  副主编  姓氏  吴澄  天然  笔画  云龙 
描述: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五届《信息与控制》编委会
树木实生苗的冻拔——产生的原因和可能控制的方法
作者:L.J.海特曼 郭巨珍  来源:内蒙古林业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生苗  土壤水分  冻拔  土壤质地  美国黄松  土壤表层  毛细管  表层冻结  冻结体  树木 
描述:960)在另一项研究中记载了由冻拔损伤的实生苗只有5%,还用
试论陆九渊的道德主体控制思想
作者:谭清宣 孟颖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主体  控制思想 
描述:陆九渊从心学立场出发,以心理合一论为逻辑起点,系统构建起道德主体控制学说,涵盖了道德主体控制的哲学基础、可能性、目标和途径以及功能和作用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是优化设计
作者:顾高山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有效控制。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
浅谈不同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作者:顾国荣  来源: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构造  控制作用  高地应力  煤层厚度  张性构造  围岩性质  发育 
描述: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通过对地应力的分布、瓦斯的保存以及软分层的发育而表现出来。压性构造有利于高地应力的生成、瓦斯的保存以及软分层的发育,从而有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而张性构造则不利于煤
从“法度”到“活法”──江西诗派内部机制的自我调节
作者:吕肖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江西诗派  “活法”  法度  王安石  内部机制  吕本中  句法  杨万里  传统诗歌 
描述:本文就江西诗派极为关注的“法度”与“活法”问题做了细致的探讨和梳理,试图从二者关系上描述出江西诗派理论及诗风的演进过程。其中详细描述了黄庭坚“法度”理论的具体内涵及其对江西诗派形成的重要意义,并对王安石、苏轼就法度与自由畸重畸轻的态度进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