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3)
期刊文章(100)
学位论文(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9)
地方文献 (14)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8)
2011(14)
2009(12)
2006(9)
2005(5)
2003(3)
2000(5)
1986(3)
1982(3)
1946(1)
按来源分组
温州晚报(2)
兰台世界(2)
文史天地(1)
现代苏州(1)
新体育(1)
余姚日报(1)
文萃(1)
语文教学通讯(1)
国际广告(1)
机电兵船档案(1)
幽愁消魂 迢遥无寄——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
作者:王晶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景物描写  意象  晏几道  抒情主人公  拟人化  注意力  西风  典型性  黑龙江省 
描述:幽愁消魂 迢遥无寄——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
情景浑融 深蕴理致: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品论
作者:梅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蝶恋花  蝶恋花  品论  品论 
描述:晏殊的词笔调闲婉,语言典雅,气象高华,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篇佳句。本文选择他的一首《蝶恋花》,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词的上阕意象纷呈,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没有直接表露,都是通过一些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词的下阕境界高远,与上阕含蓄委婉有所不同,在高远的意境中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思致。
亦婉亦豪 情致高远——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导读
作者:刘文胜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晏殊  伤别  顺序结构  艺术境界  燕子  缠绵  作者  西风  情感 
描述:《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为晏殊伤别怀远的名作,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词。词之上阕借景写情,融情于景,点出离别之苦;下阕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细致描写了
蓝蓝 赵丽 李贵明 雷霆 李秋颖 董朝海 仲春竹青 罗雨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滇池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坚强
亦婉亦豪 情致高远: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导读
作者:刘文胜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为晏殊伤别怀远的名作,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词。词之上阕借景写情,融情于景,点出离别之苦;下阕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细致描写了
情景浑融 深蕴理致: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泣露》品论
作者:梅华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蝶恋花  品论 
描述:晏殊的词笔调闲婉,语言典雅,气象高华,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篇佳句。本文选择他的一首《蝶恋花》,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词的上阕意象纷呈,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没有直接表露,都是通过一些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词的下阕境界高远,与上阕含蓄委婉有所不同,在高远的意境中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思致。
传昆韵 牡丹迎世博
作者:尹雪峰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琵琶行》    古戏台  昆剧 
描述:继2000年的昆剧《琵琶行》之后,又一昆剧名作《牡丹亭》于今年11月8日被搬上三山会馆的古戏台。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三山会馆,位于世博会浦西世博园区东大门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试论“乌诗案”对苏轼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作者:李继华  来源:周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诗案”  苏轼思想  王安石变法  黄州时期  思想及创作  《续资治通鉴》  儒释道思想  王夫之  苏轼诗歌  文学创作 
描述:以为:“乌诗案”是苏轼政治上不成熟的产物。唯此,乃造成他一生的第一次跌荡,从而造成他思想及创作的质的飞跃。笔者拟从“乌诗案”前后苏轼思想的变化来探讨“乌案”
王英和:“塔式经济”显身手“石牛搭”唱大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英才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英和:“塔式经济”显身手“石牛搭”唱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