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90)
学位论文
(14)
会议论文
(3)
图书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2)
才乡教育
(7)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3
(9)
2012
(8)
2009
(12)
2008
(9)
2007
(9)
2006
(5)
2004
(3)
2002
(5)
1991
(7)
1983
(2)
按来源分组
中国哲学史
(2)
学海
(2)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1)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四川戏剧
(1)
人文杂志
(1)
求索
(1)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法律文化研究
(1)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儒家
儒者
穷理
周公
先秦儒学
司马光
理学家
宋明理学
周敦颐
科学家共同体
齐物
朱陆异同
大同理想
孔子思想
地方长官
王安石
颜钧
古代戏曲
境界论
哲学思想
士大夫阶层
北宋
历史人物
存异
唯物主义者
和会朱陆
影印本
圣人之道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儒家学派】搜索到相关结果
190
条
南宋浙东事功
学派
学术思想渊源探析
作者:
陈国灿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功
学派
思想渊源
浙东学术
学术思想
王安石
功利思想
继承和发展
陈亮
《习学记言序目》
《宋元学案》
描述:
南宋浙东事功
学派
学术思想渊源探析陈国灿本文分析了南宋浙东事功
学派
的儒学渊源、“事功”思想渊源及其与浙东传统学术的关系,认为该
学派
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在坚持传统
儒家
学说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前人
批判陆王
学派
的豪昧主义
作者:
张锡勤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王心学
陆王
学派
王守仁
圣人
尊德性
陆九渊
无知无欲
道问学
“致良知”
信仰主义
描述:
批判陆王
学派
的豪昧主义
曾巩的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申夏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史学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
儒家
真实性
描述:
曾巩的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王政想像:《周禮》行政建構探析
作者:
高大威
来源:
國文學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周禮
周官
行政
官聯
描述:
知。 從
儒家
經典的角度觀之,《周禮》最值得關注者乃在於整個組織架構背後那套「所以然」的根本想法,即所謂的「王政想像」此所以本文設之為研究焦點,試以該職官表的原始設計作為基本線索,加以探析。 本文
“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张自慧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儒家
周礼
克己复礼
描述:
人们通过"克己复礼"可以达到"仁"的境界。"克己复礼为仁"的命题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它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考察中心
作者:
陈一弘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威仪
周礼
性恶
描述:
现「和」的感受甚为讲究,盖其以为外物可直接影响个体之心智、言行。而荀子的「治气养心」说,当即该说的再现。第三,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多践礼的案例可知:心理、情感的失和,於时人乃至孔门高足均层出不穷,则荀子之性恶论,倘能置诸此「失和危机」予以考量,自有一番意义。第四,威仪观对人类智慧、感知局限的认识,启发荀子天人有分之说,然亦同时宣告荀子与周礼间,将由此萌生断裂。
王安石的义利观及其当代意蕴
作者:
周鑫
来源: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义利观
经济改革
王安石
儒家
市场经济
描述:
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现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王政想像:《周礼》行政建构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周礼
周官
行政
官联
描述:
王政想像:《周礼》行政建构探析
从陆象山本心哲学析论
儒家
追求「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之观念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哲学论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本心
心即理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描述:
础,以寻得道德实践之内在动力 解决了孔子以来探问「礼之本」的课题。作者探讨此一问题意 识的方法性结构,主要是区分了哲学之「发生」与「应用」两 范畴,并强调此一课题的探讨必须画於「道之本体」的层次论 述,即必须置於有关哲学之「发生」的位置论述,而非一般哲 学之「应用」的层面中诠释。同时,作者强调对象山哲学的理 解,应注意其哲学的发生性背景;本文即以「心即理」观念的 分析做为本文的诠释背景,希望能透过此方法,使对象山的研 究能以问题意识为导引,以处理其文本的诠释方向,并还原象 山哲学之原初精神。
师古以用今:李觏对
儒家
经典的解读
作者:
饶国宾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经典
儒家
经典
师古以用今
师古以用今
李觏
李觏
描述:
研究李觏如何在解读
儒家
经典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拓展李觏现实主义思想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康国济民为意,可谓师古以用今之情怀;道不以权,弗能相济也,乃李觏对《易》之解读;摭其大略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