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解丹青追世好”(苏轼论艺术创新)
-
作者:汤炳能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论 艺术创新 王安石 随物赋形 欧阳修 自出新意 颜真卿 艺术家 文学创作 创新精神
-
描述:则王氏之同也。”这一段文字是批评王安石的。王安石的一些散文,言辞犀利,说理透彻,不失为好的文章。苏轼认为,他的毛病“在於好使人同己”,要求天下人的文风和自己的一个样。这就使得文坛象盐碱荒滩,黄茅白苇,一望无边,十分单调荒凉。
-
我说刘绍棠
-
作者:凤翔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文学创作 《北京晚报》 社会责任感 汉奸文学 北京作家 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文学 “文革”前
-
描述:击刘绍棠,话说得很尖刻;还有位作家在自己的书里,影射攻击刘绍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骂刘绍棠。天培兄说的这报纸和书,我都没有见到过,不知他们是如何向绍棠身上泼脏水的,但这却引起了我要写篇文章的念
-
漫谈刘绍棠作品的语言风格
-
作者:冯学勇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中国 刘绍棠 语言风格 五十年代 人物性格 文学创作 作品 警句 田园牧歌 长篇小说
-
描述:篇小说(《地火》、
-
诗“六义”新论
-
作者:李健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六义 表现手法 《周礼》 “兴” 逻辑内涵 文学创作 儒家教化 十五国风
-
描述: 诗“六义”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考察一下学术界的探讨,无外乎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六义”乃“六体”,是六种乐歌的种类;另一种观点则是著名的经纬体用之说,认为风、雅、颂是“体”(或经),赋、比、兴乃“用”(或纬)。“体”乃乐歌的种类,“用”乃诗歌的表现方法。“六体”之说因找不出赋、比、兴也是乐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作者:吴战垒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党争 文化性格 文学创作 北宋文人 政治与文学 创作心态 王安石 文化学术 心路历程 催化作用
-
描述:牵一发而动全身
-
健笔凌云写沧桑──记国家一级作家黄鹤逸
-
作者:姚子珩 来源:老年人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健笔凌云 汪精卫 大审判 黄鹤 长篇历史小说 中国作家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短篇小说集
-
描述:健笔凌云写沧桑──记国家一级作家黄鹤逸
-
壶中观文天地宽——评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
作者:高敏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园林别业 考论 唐代园林 私家园林 壶中天地 中国古典园林 文学创作 古代园林 文化意蕴 大文化视野
-
描述:,又能跳入壶中,壶中观文;既揭示了唐代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园林)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也精辟地分析了园林别业作为文人生活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学创作、文人隐逸、士林风尚等的关系:同时还对唐代
-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
作者:李丽华 吴宝忠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李清照 佛教的影响 佛教思想 谈佛 王安石 艺术风格 辛夷花 《辋川集》 文学创作
-
描述: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它主张感悟与不立文字,它那独特的思想方式,给予人们以...
-
试论苏试文学创新精神的成因
-
作者:丁睿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文学创新 文学创作 政治革新 庆历新政 地域性文化 创新精神 王安石变法 《汉书》
-
描述:冗兵,并冗吏”仁宗宝元二年(1039)宋祁提出去“三冗”(冗吏、冗兵、冗僧)。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在韩琦、富弼、欧阳修的支持下,推行以改革吏治为中心的新政。新政推行不到一年被废止。仁宗皇祐元年(1049,,文彦博主张省兵,裁减
-
苏轼的文章理论体系及其美学特质
-
作者:党圣元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达”说 “立意” 文章理论 “意” 苏轼 王安石 苏武 “自然” 文学创作 文章写作
-
描述:苏轼的文章理论体系及其美学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