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的一年伴随的希望
作者:田东江  来源:人民之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旦  王安石  科学发展观  春节  增长过程  梁章钜  明朝  工作会议  经济形势  公历 
描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如今元旦是一年之始,但古代却是从农历的正月初一算起,就是春节,也叫元日。那时候并没有公历的概念。王安石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元日》诗:爆竹声中旧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申陆象山讲君子喻于小人喻于利一章
作者:颜昌峣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3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陆象山  孔子  朱子  辨志  白鹿  第二次  科举取士  象山先生  学者 
描述:得失则其志之所向、已与聖贤背驰摊而上之。则又惟官资之崇、录(?)之厚薄是
发乎情,止乎礼——苏州派爱情剧略论
作者:康保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州派  明末清初  爱情  地方色彩  交流经验  剧作家  戏曲作品  《牡丹亭》  《西厢记》  剧坛 
描述:明末清初,在苏州地区,一下子涌现出李玉、朱素臣、朱佐朝等十多个专业剧作家。他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创作出一大批风格相近的戏曲作品,雄踞于当时的剧坛。人们习惯于称他们为“苏州派”。 以浓郁的苏州地方色彩为重要标志的苏州派,成功地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山诗意蠡测
作者:郭英德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品    禀性  荷花  李商隐诗歌  古代诗论  王安石  杜甫  天意  杜诗 
描述: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李山诗集笺注序》)这里所说的“变”,不妨作变“正风”、“正雅”为“变风”、“变雅”来看。
《周礼》“三德”、“道艺”古斠诠
作者:丛文俊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三德”  礼乐文化  原始宗教文化  至德    礼记·檀弓  香港中文大学  天地神人  敏德 
描述:《周礼》“三德”、“道艺”古艹再斗诠丛文俊《周礼·师氏》述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注释至德为“中和之德”,并以孔子“中庸之为德
古“登”字有凭:兼谈“登轼而望之”
作者:孙雍长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郑玄注  玉篇  楚辞  彝器  下视  旧读  周礼  回风  高台 
描述:古"冯"字有登。《广雅·释言》:"冯、登也。"《玉篇》马部:"冯,乘也,登也。"《周礼·春官宗伯》"冯相氏",郑玄注:"冯,乘也;相,视也。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楚辞·九章·悲回风》:"冯
试论郑玄就音求训诂原则
作者:吴福祥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氏  古音  郑玄    训诂原则  假借字  声训  《周礼  转语  文字 
描述:意,先秦文献里即已可见利用声音线索来解
理解教材 改进教法──“九”中国历史教材的教学尝试
作者:徐宗海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历史教材  新教材  改进教法  理解教材  历史学科  教学尝试  王安石变法  初中历史教学  国情教育  宗法制 
描述:理解教材 改进教法──“九”中国历史教材的教学尝试徐宗海人教版“九”初中历史教材以崭新的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范围,向我们展示了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历史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在转变教育
是“最终”不是“死”──《游褒禅山记》“卒”辨析
作者:李同生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徽定远  “而”字  汉语大字典  李同生  高中语文  “以”字  等级区分  王安石 
描述:是“最终”不是“死”──《游褒禅山记》“卒”辨析安徽定远中学李同生高中语文(人教社1990年10月版)第一册《游褒禅山记》中有一条注释值得商讨。课文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的“卒葬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小人喻于利”新解
作者:刘洪波 刘凡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鲁论》    孔子  仁义   
描述:“君子踰于,小人踰于利。”一句与今本《论语》在文字上就有差异,笔者认为竹简本中此句当属《鲁论》,“踰”应理解成“超过”、“超出”的意思,这种理解是与孔子思想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