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58)
期刊文章(4645)
会议论文(79)
学位论文(8)
图书(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331)
地方文献 (28)
地方风物 (19)
才乡教育 (8)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5555)
2012(307)
2008(259)
2006(197)
2005(206)
2004(171)
2002(141)
1980(24)
1964(2)
1963(3)
按来源分组
科技日报(9)
中外企业文化(7)
中国汽摩配(2)
湖北招生考试(2)
水运管理(2)
水运(2)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1)
文学界(人文)(1)
中国食用菌杂志(1)
沪东中华技术情报(1)
王安石与“药瞑眩,厥疾弗瘳”
作者:徐春娟 陈荣 艾瑛 王凡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变法  上时政疏  “药瞑眩  厥疾弗瘳” 
描述:北宋著名政治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为了表明改革的决心,给皇帝上疏时,引用了《尚书》"若药瞑眩,厥疾弗瘳"一语。"瞑眩"在中医学中称之为"瞑眩现象"。王安石以医寓政,以要用药性猛烈的药或重剂量药来根除
沈凤飞做200亿就差多了
作者:何春梅  来源:英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家们  大都 
描述:在沈凤飞看来,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们"脑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赚钱",这也就注定了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都短命。"他们都怕我。"指着弟弟离去的背影,浙江省华成集团(下称华成)董事长沈凤飞笑着说。还没等《英才》记者开口,沈凤飞又拿出一本《英才》杂志,指
六百年昆曲 新剧永远取代了《牡丹亭》
作者:周冉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杜丽娘  传统戏曲  新纪录  家班  粮仓  剧目 
描述:的皇家粮仓上演六百多场,这个数字在近代昆曲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纪录。同样是这出剧目,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全本搬上舞台,连演三天时长达9个小时,也曾一票难求。
国富民富 兵多军不强 宋朝国运真相
作者:吴铮强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积贫积弱  宋朝  王安石变法  富国强兵  皇帝  财政制度  改革派  优势地位  宋代  司马光 
描述:贫积弱的印象。将宋朝描述成贫弱王朝的有两种人,他们都怀抱着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一种人是宋朝的改革派。宋朝的改
从“喜聚喜散”看晏几道的爱情观
作者:周燕宁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聚散  痴情 
描述:关于晏几道的爱情观前人论述颇多,本文则试图从晏几道“喜聚喜散”的生活态度出发,阐述晏几道与众多歌儿舞女的悲欢离合,以此看待晏几道对于爱情的执着与真诚。
居集》治血证八法理论探析
作者:汪伟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血证  治则治法  理论 
描述:对清代新安医家吴澄的医学著作《居集》进行探讨。从形成背景、辨证纲领、治则治法等角度阐述吴澄的治血证八法理论,该理论充分、透彻,实用性强,对于临床各类出血证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进行进一步的临床
王安石吃饭实在讲究亲戚来了“两菜一汤”
作者:许禾钢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吃饭  个人卫生  办公室 
描述:务是“知制诰”,就是皇帝办公室秘书处负责草拟诏书的官员,管机要的重臣,自然也在被邀之列。
散文应是……
作者:周熠  来源:散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生命激情  雷电  本真  古流  流向  开花  界定  美学  投射 
描述:欢离合投射其中,或隐或现,或浓或淡。换言之,在散文的古老而现代的河流里,无不折射倒映出人生、社会、自然、美学、哲学……大千世界、百
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龚四海  来源:中外房地产导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肥红瘦  保护耕地  人均耕地  平方  讽刺与幽默  漫画  春笋  无际  组题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描述:《讽刺与幽默》曾刊登过一组这样的漫画:一望无际的碧野中,冒出了几处以红色为主调的农舍;红墙赤瓦的现代农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无限制地吞噬着绿色的庄稼;绿色的庄稼最后被红色的村舍挤迫成一条条曲折瘦道。当年欣赏这组题为“红肥绿瘦”的漫画,
应是熙宁
作者:天华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敏求  汉书·艺文志  校勘学  文献通考  熙宁  书社  职官  校正  北宋  后汉 
描述:《校勘学史略》(岳麓书社一九八三年第一版)46页说:“直至(宋)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年),宋敏求上书日:“……先以《前汉书·艺文志》所载者,广求其文,令在馆供职官,重复校正,既毕,然后校后汉时诸书。(下略)”(见《文献通考》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