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091)
报纸
(718)
学位论文
(165)
图书
(142)
会议论文
(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142)
地方文献
(3)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437)
2011
(501)
2010
(493)
2009
(437)
2003
(236)
1996
(219)
1994
(204)
1979
(36)
1974
(96)
1947
(9)
按来源分组
佛教文化
(7)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5)
中华书局
(2)
科技信息
(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
(1)
新语文学习(高中)
(1)
今日中国出版社
(1)
中国医疗保险
(1)
地政通讯
(1)
相关搜索词
城镇职工
王安石
古典散文
《乌江亭》
《题齐安驿》
古代文学
三皈依
古诗
答司马谏议书
妻子
两面派
历史风云
基本观点
力量
兴亡之感
作者
墙角
唐宋八大家
唐人
回顾
中国
上海新利登机械有限公司
变法派
土地
子代
图书
奴隶社会
大力发展
王安石变法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王安石土地政策之检讨】搜索到相关结果
7091
条
梁启超、严复评
王安石
之歧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梁启超
王安石
王安石
严复
严复
《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
歧异
歧异
2010年
2010年
晚清民初
晚清民初
思想界
思想界
描述:
蔡乐苏,刘超在《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梁启超和严复可称晚清民初思想界双峰并峙的两位巨人,他们的学术和思想有许多相同点,但亦有明显差异。1908年,两人对改革家
王安石
的集中评论
王安石
激进变革者的管理难题
作者:
商振
来源:
商业故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管理
管理
变革
变革
激进
激进
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职场生涯
职场生涯
描述:
他一心急要“富国强兵”,积极推动各项改革,结果却饱受争议,甚至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王安石
的职场生涯何以至此?
反理学——
王安石
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
周建华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失败
原因
反理学
描述:
法 ,从他提出的那一天开始 ,就注定了要失败的。
论
王安石
绝句对中晚唐绝句的继承与变化
作者:
刘宁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七绝
五绝
宋调唐音
艺术个性
描述:
的特点而更富于变化。荆公绝句是宋代诗史上的独特现象。
王安石
"不列《春秋》于学官"释疑
作者:
周淑萍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经术
灾异
法治
描述:
,更不能把北宋的灭亡归罪于
王安石
废<春秋>.
王安石
的养廉之法与新加坡的反腐之道
作者:
李宏吉
来源:
理论与实践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加坡
廉政建设
反腐败斗争
公积金制度
描述:
北宋政治家
王安石
在担任三司度支判官时曾向宋仁宗皇帝上万言书,针砭时弊,倡导改革。其中,就吏治养廉之法开出药方:“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
王安石
治贪“三步曲”及其启示
作者:
李俊芝
朱云鹏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吏治
饶之以财
约之以礼
裁之以法
描述:
吏治问题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北宋时期,
王安石
提出了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的治贪三步曲。
王安石
的治贪三步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即治贪须从经济、制度、法律三管齐下
古诗欣赏——从
王安石
的《孤桐》说起
作者:
刘福荣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欣赏
王安石
《孤桐》
中学
语文
描述:
写孤桐的理想和报负。前三联描其形,第四联点其神。
王安石
农田水利法对水利改革的借鉴意义
作者:
胡雪
来源:
时代金融(下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农田水利法
历史背景
立法精神
借鉴意义
描述:
农田水利法是体现
王安石
理财思想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本文从
王安石
农田水利法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其基本精神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水利改革,提出其借鉴意义.
王安石
与苏轼对扬雄和韩愈的接受及其影响
作者:
陈冬根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欧阳修
道论
文艺观
描述:
同,对二人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