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与曹雪芹两大诗学范畴考释
-
作者:潘海军 来源: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情论 汤显祖 曹雪芹 杜丽娘 林黛玉
-
描述:了两位作家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思考.汤显祖以“梦”为“情”作铺垫,对生命存在予以本体现照.曹雪芹以“梦”为观相模式,生发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彰显了对存在真理的认知.
-
重释《牡丹亭记题词》
-
作者:李思涯 来源:淡江中文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 情与理
-
描述:重释《牡丹亭记题词》
-
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大余县牡丹亭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
作者:李晓红 刘恩盛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主题 牡丹亭 人文景观
-
描述:文化主题公园作为新兴的名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相对来讲,国外的文化主题公园的发展较成熟些,中国自20世纪中后期才初露端倪,现在正以独特的文化内涵,高科技的投入,以及人性化的设计在中国的城市中得到广泛的发展。
-
《审音鉴古录》和《缀自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舞台流变
-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
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
-
作者:贺正皖 朱三九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 “至情” 戏曲观 戏曲观 理论来源 理论来源 梦境 梦境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主张戏剧创作应以情来对抗程朱理学束缚人性的理。统观汤氏的思想脉络,儒、道、释相互交织,他没有偏执一隅,而是博采众长,这使得他更能洞察事理,从容构建自己至情的戏曲艺术殿堂
-
东方莎土比亚:汤显祖
-
作者:王华平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土比亚 莎土比亚 东方 东方 明代后期 明代后期 《春秋》 《春秋》 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 积极进取 积极进取 好教育 好教育
-
描述:遭挫折后,一次偶然机会汤显祖与佛道结缘,
-
《牡丹亭》人物简评
-
作者:刘琳琳 来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传奇 传奇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全剧的情节安排突出了一个奇字,在一些描摹风景的 词曲上着力雕琢,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说白上则一扫前期剧坛骈俪之弊,增加了生动形象的口语。但有些 地方显出过分
-
谈汪译《牡丹亭》
-
作者:郭章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译 英译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本文主要谈的是汪榕培先生如何英译汤显祖最有名的剧作《牡丹亭》和《牡丹亭》英译得如何这两个方面。笔者通过具体讨论和译例评析 ,认为汪译从整体上达到了“传神达意”的目标 ,成为《牡丹亭》迄今国内外最
-
《牡丹亭》“集唐诗”探析
-
作者:王育红 吕斌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唐诗 唐诗 集句 集句 集唐诗 集唐诗
-
描述:《牡丹亭》以“集唐诗”形式出现的上、下场诗及剧中诗共70首280句,通过在《全唐诗》中对这些诗句进行检索,比勘《吴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还魂记》所注诗主的失误等问题,可分析汤显祖多集中晚唐诗的原因
-
从汤显祖到钱谦益——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
-
作者:赵炜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钱谦益 诗道
-
描述:汤显祖在晚年与后辈钱谦益的一次短暂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不仅展现出钱谦益“诗道”理想确立的具体历史情景,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明末诗学领域逐渐向传统复归的内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