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92)
报纸(2313)
学位论文(604)
图书(200)
会议论文(98)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89)
历史名人 (2786)
地方风物 (136)
文化溯源 (94)
非遗保护 (56)
宗教集要 (24)
才乡教育 (20)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803)
2013(480)
2012(771)
2010(643)
2009(582)
2008(616)
2007(427)
2006(285)
2005(244)
2004(206)
按来源分组
其它(804)
苏州杂志(17)
文化艺术研究(1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6)
时代文学(6)
北方文学(下半月)(3)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
对外传播(2)
政大中文学报(1)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论《牡丹亭》的至情表现
作者:章颖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梦中情  梦中情  人鬼情  人鬼情  人间情  人间情 
描述:情感。而只有认识了自我主体和生存的环境,且能为了理想而不畏生死的考验,方能营造出"有情"世界。
空谷幽兰 香飘四海——一曲《牡丹亭》,震撼西方文明
作者:陈玲玲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幽兰  西方文明  柳梦梅  四海  杜丽娘  石道姑  上海昆剧团  汤显祖 
描述:陈捷(法国教师): 我住在巴黎,去年听说上昆要去演《牡丹亭》,后来取消了。所以这一次很想看一看。我是昆曲的门外汉。这里存在一个对象问题,是给专家看的,还是给层次高但又不懂昆曲的人看。这个戏很吸引人
《审音鉴古录》和《缀自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舞台流变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牡丹亭·标目》的三种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作者:傅张萌 何大顺  来源:海外英语(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  翻译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  舞台剧本  舞台剧本 
描述:形式大于翻译的内容.
牡丹亭》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作者:向鹏 陈凤 何树林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翻译研究  牡丹亭》翻译研究 
描述:文章通过追溯《牡丹亭》英译的历程,对《牡丹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牡丹亭译本众多、译者名家辈出而《牡丹亭》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的事实,希望翻译界有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牡丹亭》的翻译研究
牡丹亭·惊梦》两种译文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重德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译和汪译  张译和汪译  三字翻译原则  三字翻译原则  评论  评论 
描述:本文作者对《牡丹亭》第10出《惊梦》的两英语译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根据"信达切"三字原则对其中8处作了评论。总的说来,汪译优于张译。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
作者:施德玉  来源:艺术学报(表演类)(革新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词格  套曲  曲式结构 
描述: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
论明清对《牡丹亭》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之研究
作者:程华平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  明清研究  明清研究  理论评价  理论评价 
描述:明清时期的学者们对《牡丹亭》作了细致的研究,他们从作家通过虚构来表现理想与情感、通过对现实的美化幻化来体现作家的主体精神等方面对汤显祖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给予总结。文章结合明中叶以降的社会文艺思潮
牡丹亭》和《红楼梦》中情与理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柳生 郭联发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情与理  情与理  比较  比较  异同点  异同点 
描述: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
昆曲摭憶② 鸂鶒和秋雁(燕)老腔老调老身段
作者:朱锦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明皇  明代昆曲  杜丽娘  长生殿  牡丹亭  杨贵妃  创新  表演  戏曲传统  动作 
描述:唐明皇叫多了,把你叫得竟得了糖尿病,以后让他们都叫你蔡明皇好了!"大家都乐了。阿澎跟我说,1960丰那会儿,她们还都是在上海市戏曲学校读书的小朋友,跟着俞振飞和言慧珠两位校长赴京拍摄电影《游园惊梦》。当时,梅兰芳亲自到护国寺门口来接他们,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小朋友们都亲切地叫他梅老师。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这些大名家,都非常开明、非常亲切,给阿澎留下了深刻印象——越是有谱的人越不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