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17)
期刊文章(1408)
会议论文(57)
学位论文(48)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32)
地方文献 (119)
地方风物 (38)
宗教集要 (17)
非遗保护 (13)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5)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363)
2013(98)
2011(185)
2010(150)
2005(87)
1994(36)
1992(31)
1991(13)
1987(22)
1985(19)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4)
海洋石油(4)
海洋地质译丛(3)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
江西日报(2)
法制日报(2)
广东科技报(1)
物理教师(1)
中南石油地质科技情报(1)
四川地质科技情报(1)
“中国风格”应是一种自然流露
作者:战国栋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品.写实风格的作品能够以最直观的视觉语言反映社会的变迁,进而进入精神交流的层面.
女汉子更应是一种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  自我修养  掌声  享受 
描述:“享受属于自己的掌声,这才是做女汉子的真谛”,李艾如此说道。这个从模特圈跳到主持圈的姑娘,因为在微博发表一系列“女汉子的自我修养”的言论而被一些网民目为“女汉子”鼻祖。她自认不美,但很自豪这遗传自父亲的容貌,“爱他,所以爱自己”。
刘绍贵: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者:王国祥  来源:中老年健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活态度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养生  湖南中医学院  科主任  学术带头人  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学术 
描述:他的人生态度,内省、学习是他的理想追求。
曾巩整理古籍的活动与影响
作者:葛怀东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整理古籍  战国策  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  古籍整理  读书志  姚思廉  目录  欧阳修 
描述:曾巩整理古籍的活动与影响
金文所见周武王时代的礼乐活动
作者:连劭名  来源:文物春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武王  《礼记·乐记》  礼乐  《国语·晋语》  《周礼  马王堆帛书  香港中文大学  乐由中出  文王  《尔雅·释诂》 
描述:金文所见周武王时代的礼乐活动连劭名一、《何尊》铭文所见周武王的告天祀典《何尊》出土于陕西,根据器形纹饰及铭文字体风格,知此器的制作时间属西周早期。铭文云: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作者:杜殿坤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活动  学生  主要问题  主体作用  组织者  教师  中小学教学  命令者  创造性  执行者 
描述:教师应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命令者”,学生只是单纯的被动的“执行者”。这样做,学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因为,这是强迫
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活动周在京举行
作者:陈慧敏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家  文化部  作品  国剧  南柯记  活动  折子戏  昆曲  开幕式 
描述:立足之处,迫使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写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等。汤显祖的作品中的进步
试论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下)
作者:董平  来源: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教育思想及实践  教育实践活动  王安石  庆历兴学  学术思想  应天府书院  《春秋》  政治家  知识分子 
描述:、改变社会风尚的目的与手段,是改革弊政、挽救危局的重要武器,不论位居中央宰辅,还是身任知州
司马光反变法的罪恶活动剖析
作者:古平  来源:武汉师院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反变  顽固派  大地主阶级  变法派  宋神宗  批林批孔运动  洛阳  王安石变法 
描述:安石的对立面,反对变法,破坏新法。王安石实行变法时,司马光身居洛阳,暗地里以“真宰相”自居,亲自指挥顽固派的捣乱活动,发誓要推翻新法。剖析一下司马光反变法的罪恶活动,对于我们深入揭发批判林彪及其死党
王谟及其文献辑佚活动评述
作者:褚赣生  来源:文献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献辑佚  地理  江西  文献资料  汉唐  地方文献  文献活动  古文献  成就  六十年代 
描述:王谟,是清代一位颇有成就的文献辑佚学家。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却很少为世人所知。直到六十年代初,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王谟所编《汉唐地理书钞》,《文汇报》发表了胡道静先生的读该书的后记之后,王谟及其成就才渐被人所重视。这是由于有关王谟生平事迹的资料实在不多的缘故。《清史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