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07)
报纸(623)
学位论文(163)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64)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4(360)
2011(482)
2010(478)
2009(428)
2003(234)
1996(217)
1994(202)
1979(36)
1951(3)
1943(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1)
历史教学(15)
佛教文化(7)
中华书局(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文友(1)
王安石《明妃曲》在宋代的接受
作者:付佳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明妃曲》  宋代  认同  曲解 
描述:新法的政治否定和诋毁,另一方面则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理学与新学彼此消长过程中在学术、政治地位上的激烈争斗.故宋代对《明妃曲》的接受史突出地反映了诗歌与政治、学术的紧密联系甚至混淆对于诗歌接受过程深刻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
作者:汪微微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道  无私  人情世故  风雅 
描述: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人情世故一回,借着牡丹花开,很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
从修辞角度看王安石《明妃曲》其二
作者:袁津琥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妃曲》  王安石  修辞角度  宋代诗人  王昭君 
描述:非禽兽而何!”(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六《明妃曲》注引)在范冲看来,王安石这首诗歌简直宣传的就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的人生哲学。范氏此论一出,受此影响,后世不少宋代诗歌的选本都仅选了《明妃曲》第一首
王安石、王安礼诗文创作比较
作者:杨安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学  王安石  王安礼  诗文创作  比较 
描述:文章对王安石、王安礼诗文创作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二人文风之异同,进而揭示临川王氏家族乃至宋代临川文学兴盛之况。
浅论王安石的诗歌审美心理及其嬗变
作者:刘文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审美心理  意象  艺术思维 
描述:审美心理是属于文艺心理学的范畴,它与作家的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王安石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诗人,其诗歌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凸现出其审美心理及其嬗变,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王安石对审美意象选择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作者:金生杨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淮南杂说》  异志  程颐  杨时 
描述: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
中国历史上农业金融的一次突破:论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
作者:赖作卿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业金融  青苗法  王安石  变法 
描述:在中国封建社会,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此有众多的评说。本文旨在从农业金融的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说明“青苗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实施过程,其在农村金融制度上的创新以及利弊得失。
《唐百家诗选》刍议——兼论王安石早期唐诗观
作者:童岳敏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  诗学观 
描述:《唐诗鼓吹》等选本所继承。
远游虽好更悲伤——试论王安石的亲情诗
作者:周生杰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亲情诗  王荆公体 
描述:王安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亲情诗,涉及人物多,情感深。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号称"三不足"的伟大改革家的真实内心的一面,同时,亲情诗也属于"王荆公体"的值得注意的一部分。
从现实功业人生到自我个体人生的转变--谈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作者:马凤兰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风格迥异  根本因素 
描述: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以罢相为界 ,前后期总体风格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文章认为 ,生存状态改变之下的生存意识是导致王安石前后期诗歌风格迥异的最根本因素 ,这也使他完成了由功业理性人生到个体感性人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