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16)
报纸(715)
学位论文(174)
图书(151)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59)
地方文献 (14)
文化溯源 (5)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512)
2011(501)
2010(509)
2009(446)
2006(333)
2004(225)
2001(220)
1996(223)
1992(109)
1990(1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8)
史学集刊(8)
成才之路(7)
辽海出版社(4)
今日中国出版社(2)
中国人大(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广西财务与会计(1)
《游褒禅山记》课例赏鉴
作者:张蕾 耿文举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文言文教学  人生哲理  课例  游记  学生思维  多媒体展示  醉翁亭记  治学 
描述:写景,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借记游之事阐述治学道理和人生哲理。
作者:王震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智慧  王安石  维新派  项羽  忽视  继承  现代人才  百姓  刘邦  祖先 
描述:据《述异记》记载,龙的生长速度非常之慢。其幼年名目虺,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为龙。龙崽到成年耗尽千年,采天地精华,缓慢地生鳞,长角,化龙,才能翱翔太空,翻卷乾坤。我们华夏人民自称龙的传人,却并未完整地继承这样一种慢的智慧。
追求古诗词教学的高境界
作者:陈群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三种境界  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  教学重点  情感  教学模式  诗歌  王安石  人生 
描述:有人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也存在这样的三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的品词析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涉世之初,对他们来说,一切皆是新
多姿多彩趣味诗
作者:辛薇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  回文诗  何香凝  趣味  黄鹤楼  醉梦  题画诗  文化  登山  王安石 
描述:剥皮诗剥皮诗是指套用前人名诗并赋予新意的仿拟之作。唐朝诗人崔颢的名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语文知识检测题100道
作者:王益祯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  我国古代  窦娥冤  王安石  成语  唐太宗  酿造  知识检测  欧阳修  柳宗元 
描述:语文知识检测题100道
“害”父亲挨雨淋
作者:文禹  来源:素质教育博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父亲  雨淋  院子  聪明  实在  生病  开始 
描述: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有一年秋天,正下着毛毛细雨,王安石的父亲穿着单衣,坐在屋里,把王安石叫到跟前说:"儿子啊,大家都说你聪明,可我不信。如果我坐在屋里,你能叫我站到院子里去挨雨淋,才算你真聪明
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作者:仝雪平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长  快乐  孩子  《伤仲永》  家庭教育  政治家  王安石  文学家 
描述: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经写过~篇随笔——《伤仲永》,想必大家都读过吧。文中作者深为神童方仲永的天资聪颖而赞叹,也为他最终“泯然众人矣”而扼腕叹息,作者认为仲永之所以天资尽失的根本原因在于
浅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孟秋莉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文学  中国古代游记  审美情趣  徐霞客游记  托物言志  游记散文  文化特色  柳宗元  袁宏道  王安石 
描述:述之地,皆已借此提
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学习赵朴初文稿札记
作者:朱家托  来源:法音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朴初  中国文化  佛教文化  高一学生  佛学  褒禅山  文稿  王安石  太湖县  词语 
描述:其实这句话的原作者是赵朴初先生,他在《法音》1986年第2期发表
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非考公务员
作者:赵炎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务员  罗马  科举考试  王安石  御史中丞  宋仁宗  太学  一把手 
描述:界名人,其中,他与年长他15岁的王安石关系最铁,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057年科举考试前夕,他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沉吟了片刻,一反常态地“劝其勿事科举,侥幸利禄”,而吕希哲居然也一反常态地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