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大夫文化的两种模式:《虔州学记》与《南安军学记》
-
作者:朱刚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记 王安石 苏轼 学政 士大夫文化
-
描述:的期待。北宋时代随着“庆历新政”而走向繁荣的“学记”创作,正以发表此种根本性的大议论为特征。就其艺术渊源来说,当与唐代的孔子庙碑有关。
-
熙、丰变法后洛学学术趋向的转变
-
作者:叶平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丰变法 王安石 程颐 洛学 学术转变
-
描述:养比具体的制度和法令更为关键——内圣是外王的必要条件。其后,洛学在学术趋向上更加关注于内圣方面,提倡治心、修养,少谈制度,这与熙丰变法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
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纪念王安石(1021—1086
-
作者:何忠礼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保守派 变法派 失败原因 司马光 熙宁 参知政事 青苗法 吕惠卿
-
描述:,年仅三十八岁的神宗皇帝病逝,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执政,不一年,各项新法被基本罢废.至此,历时十七年之久的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
试论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兼评姚瀛艇先生对于王安石变法问
-
作者:姚治中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 北宋 社会繁荣 小地主 封建社会 商鞅变法 社会矛盾 保守派 神宗
-
描述:的農民階級自己所提出的“等贫富、均贵贱”的平均主义口号也沒能真正解决這一本質問题。而且,任何階級社会中的任何改良政策虽然都不能解决那个社会中的本質問題,但卻不全是以失敗而告終,如姚先生所說的商鞅变法
-
王安石变法与儒法斗争--驳罗思鼎歪曲王安石变法的几个谬论
-
作者:牛致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阶级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 儒法 历史依据 劳动人民 阶级矛盾 农民起义 封建国家
-
描述:,“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为他们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制造历史依据。同时,
-
学术史视野下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
作者:韩毅 来源:宋史研究通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学术史视野下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
西昆体与欧王苏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
作者:张明华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研究 中国 宋代 西昆体
-
描述:西昆体与欧王苏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
略论王安石苏轼友谊的基础:金陵之会的思考
-
作者:周本淳 来源: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公所排。二人素相善,明允作《辨奸》一篇密献安道,以荆公比王衍、卢杞,而不以示欧文忠。荆公后微闻之,因不
-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
-
作者:雷婷婷 张岩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诗赋取士 争议 原因
-
描述:北宋时期,围绕科举是否采用诗赋取士的问题,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个性特征.
-
“从公已觉十年迟”笺析〔苏轼、王安石关系〕
-
作者:张海滨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公已觉十年迟”笺析〔苏轼、王安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