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16)
报纸(715)
学位论文(174)
图书(151)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59)
地方文献 (14)
文化溯源 (5)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512)
2011(501)
2010(509)
2009(446)
2006(333)
2004(225)
2001(220)
1996(223)
1992(109)
1990(1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8)
史学集刊(8)
成才之路(7)
辽海出版社(4)
今日中国出版社(2)
中国人大(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广西财务与会计(1)
王安石政治思想及其新法初探
作者:刘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曾巩  熙宁  政治思想  贯石  冗兵  北宋  欧阳修  圣人  文集 
描述:意义的。
王安石是被乱箭射死的吗
作者:白金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戊戌维新  谭嗣同  代表人  悲剧  北宋  断刀  华侨  出版社 
描述: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面子!面子!》一书,第14页有这样一段话: 商鞅变法,秦强而成一统,但后来他竟遭车裂;王安石变法,北宋因此富国强兵,他竟被乱箭射死;谭嗣同等戊戌维新代表人物, 一个个魂断刀下
敢于革新的政治家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法家人物  儒家  大地主  变法思想  北宋  地主阶级  改革  宋神宗  桑弘羊 
描述:亲走遍了大江南北,对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感到儒家那些陈腐的理论对社会有害无益,不能利用。他对商鞅和桑弘羊等法家人物非常崇拜,认为只有按照他们的政治
“任人打扮”的王安石
作者:晏建怀  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积贫积弱  北宋  唐宋八大家  变法主张  柳宗元  近代变革  富国强兵  社会经济  欧阳修 
描述:稀奇古怪的标签,颇见搞笑的一面。
宋朝士大夫为何讥讽王安石
作者:晏建怀  来源:侨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士大夫  熙宁变法  庆历新政  宋朝  范仲淹  司马光  宋仁宗  北宋  失败 
描述:《邵氏闻见录》记载,宋仁宗邀请大臣们钓鱼,王安石以知制诰受邀,大臣们专心钓鱼,王安石却把茶几上放置的鱼饵当
一个人的帝国:孤独的王安石
作者:林东林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积贫积弱  中国历史  宋神宗  帝国  富国强兵  北宋  宋朝  汉景帝  商鞅 
描述: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是最有名的。像秦孝公遇到商鞅、汉景帝遇到晁错一样,宋神宗在想富国强兵、洗刷国耻的时候,遇到了一心变法改变大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王安石,而且很快把他扶上了宰相的大位。
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纪念王安石(1021—1086
作者:何忠礼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保守派  变法  失败原因  司马光  熙宁  参知政事  青苗法  吕惠卿 
描述:,年仅三十八岁的神宗皇帝病逝,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执政,不一年,各项新法被基本罢废.至此,历时十七年之久的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变法与儒法斗争--驳罗思鼎歪曲王安石变法的几个谬论
作者:牛致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阶级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  儒法  历史依据  劳动人民  阶级矛盾  农民起义  封建国家 
描述:,“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为他们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制造历史依据。同时,
学术史视野下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作者:韩毅  来源:宋史研究通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学术史视野下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哈姆雷特与牡丹亭矛盾冲突比较
作者:冯梦明  来源:商品与质量(科学理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戏剧  戏剧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牡丹事  牡丹事 
描述: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由于东西方各自文化的差异,在国际沟通与交流中容易产生一些沟通问题,本论文将通过研对《哈姆雷特》与《牡丹亭》这两部戏剧的矛盾冲突,反映东西方思维差异,促进东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