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传播与接受
-
作者:赵瑾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文学创作观 传播与接受
-
描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曾巩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在宋、明、清三个时代的传播与接收情况。勾勒曾巩的文学创作观及其接收情况对于全面认识曾巩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
曾巩的历练:唐宋八大家札记(三)
-
作者:陈占敏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曾巩 札记 历练 仕宦生涯 大起大落 坏习惯 中国人
-
描述:国人不是顽固地守住那个凑“八大景”的坏习惯,硬要凑“八数”,我们还会不会知道曾巩,都很难说。
-
论曾巩散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的影响
-
作者:闫博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方苞 桐城派
-
描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巩作为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思想也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为例,探究曾巩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其文学主张产生的影响。
-
金山寺中话白蛇
-
作者:杨祖愈 来源:北京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金山寺中话白蛇
-
个性中的另一面
-
作者:尚明欣 来源:初中生优秀作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性 老师 女同学 男生 鼻子 英雄 树权 充满 运动装 故事
-
描述:个性就像烹饪中放多了的作料,在冲击味蕾的同时,也让你感受它浓浓的真实……同桌静静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儿。她个头不高,略显粗壮的身上总是裹着一袭鲜艳的运动装,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像旋风一般,让第一眼看到她的人立马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安分的疯女孩儿。白皙的脸上
-
“通变”中的《牡丹亭》
-
作者:陈美林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通变”中的《牡丹亭》
-
昆曲,在极端中突围
-
作者:万佳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女同性恋 题材 牡丹亭 男旦 新闻周刊 演出方 李渔 现代人 表演艺术
-
描述:在"拯救戏曲"不乏表现的今天,一部主打"女同"题材的昆曲新作,加以男旦版的噱头,一亮相便引来关注目光。不过这出颇具心机的作品用意却不仅限于此
-
《牡丹亭》中的父与女
-
作者:邓琳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杜宝 杜宝
-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青春觉醒的少女;而杜宝不是与杜丽娘对立的反面人物,他是好官,也深爱女儿。他痛打柳梦梅、拒不认女,是出于阴差阳错的故事发展和他对理性的坚持,还源于父亲对女儿的微妙心理——女儿
-
《牡丹亭》中的鬼神文化
-
作者:郑志新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人鬼之恋 人鬼之恋 宗法礼教 宗法礼教
-
描述: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含有鬼神文化,而且在有些作品中鬼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说明《牡丹亭》中存在的鬼神与我国的鬼神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还简要分析了杜丽娘的鬼魂在戏曲情节中所起的作用。
-
《牡丹亭》中的春意象
-
作者:杨秋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 春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寻梦 寻梦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曲作品之一,历代文人都对它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惊梦》和《寻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春景的描写。从对春景描写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达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