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71)
期刊文章(1159)
学位论文(59)
会议论文(47)
图书(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80)
才乡教育 (121)
地方文献 (38)
地方风物 (15)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7)
2013(242)
2010(1040)
2009(500)
2008(363)
2007(191)
2006(130)
2002(22)
1983(7)
1980(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4)
商丘日报(19)
中国哲学史(7)
求是学刊(5)
教育史研究(3)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求索(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江苏教育出版社(1)
清史研究(1)
儒道合一:王安石学派的庄子学及其影响
作者:李波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王安石  王安石  儒道合一  儒道合一 
描述: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在王安石庄子学儒学化倾向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合儒道两家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使后世
论泰州学派思想对汤显祖戏曲创作之影响
作者:钱成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  戏曲创作观  戏曲创作观 
描述:从临川四梦的创作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汤显祖中年以后的主导思想,是本于儒家的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体系。汤显祖正是受晚明思潮,特别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他较为先进的戏曲创作观。
王安石学派的儒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作者:孔令宏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荆公新学  荆公新学  儒学  儒学  道家  道家  道教  道教 
描述:安石学派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后世的程朱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不过在程朱理学看来,王安石学派以道家之道为儒家仁义礼乐之本,犯了裂体用为二的错误,丧失了儒学立场,是杂学。
王安石的文字训诂学:北宋新学学派之个案研究
作者:李文澤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研究  北宋  文字训诂  宋代  解释  原则  个案研究  宋神宗  地位 
描述:北宋新学学派是指王安石以及他的子弟、门人、追随者所组成的一个政治、学术派别。《宋元学案》设有《荆公新学略》,将他们列为北宋一大学术流派,与关洛学、蜀学、闽学等诸多学派并列。新学学派在政治上倡导变法
北宋新学学派的文字训诂学審视
作者:李文澤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宋神宗  文字训诂  上卷  解释  氏父子  原则  四库提要  注释 
描述:北宋新学学派是指王安石以及他的门弟子、追随者所组成的一个政治、学术团体。《宋元学案》设立"荆公新学略",将他们作为北宋一大学术流派,与关洛学、蜀学、闽学等诸多派别并列。新学学派在政治上倡导变法革新
王安石学派“引《庄》解《老》”探析
作者:暂无 来源:政大中文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学派  老子学  引庄解老  老子崇宁五注  道德真经传 
描述:王安石学派“引《庄》解《老》”探析
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术思想渊源探析
作者:陈国灿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功学派  思想渊源  浙东学术  学术思想  王安石  功利思想  继承和发展  陈亮  《习学记言序目》  《宋元学案》 
描述: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术思想渊源探析陈国灿本文分析了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儒学渊源、“事功”思想渊源及其与浙东传统学术的关系,认为该学派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前人
华山论《从象山到王阳明》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派别  思想界  象山  华山  主观唯心主义  山东大学学报  明代中叶  伦理学  基本内容 
描述:别。
象山到王阳明
作者:華山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  象山  主观唯心论  知行合一  认识论  阳明哲学  致良知  哲学体系  宇宙论 
描述:朱派,成为我国近古唯心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
象山没有唯心主义认识论
作者:龙跃牛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认识论  认识论  对象论  对象论  价值论  价值论  知至  知至  本体论  本体论  思维与存在  思维与存在 
描述:中国哲人在哲学的内容上是把自然界和人本身作为人伦价值来思考,这种思维不属于对象论;在方法论上学的“发明本心”和学而“知至”仅仅是涉及修养方法问题,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