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诗研究
作者:朴永焕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禅思    禅理 
描述:灵祐禅师、黄檗希运禅师的思想给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王安石精通禅宗,晚年归于释氏,将所有的财产捐给佛寺,表现了他的旷达胸怀和对佛的感情。
《容斋随笔》对王安石形象的历史书写及其影响
作者:范建文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容斋随笔  王安石形象  书写  影响 
描述:《容斋随笔》通过对王安石的个人形象、王安石政治及王安石学术的历史书写,形成了自己的王安石历史形象。《容斋随笔》阐释下的王安石历史镜像,既是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同时也对当时及后世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试论《文选》诗歌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张和群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文学史  《咏怀诗》  诗歌创作  古诗十九首  谢灵运  杜甫  胡应麟  选诗标准  《筱园诗话》 
描述:诗人们倡言情性,讲究声律、炼字、
王安石与褒
作者:王国刚  来源:少儿科技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地下河  洞内  洞壁  导游  探洞  返回  头顶  怪兽 
描述:王安石与褒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
作者:李丽华 吴宝忠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李清照  佛教的影响  佛教思想  谈佛  王安石  艺术风格  辛夷花  《辋川集》  文学创作 
描述: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
浅论“出新意于法度”的王安石
作者:梁燕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诗歌  诗歌  特点  特点 
描述:王安石诗歌,立意新奇、讲究锤炼、多用典故、好发议论,有着与唐诗不同的风格,是宋诗特色形成的关键人物。本文对王安石诗歌的特色进行了探究。
王安石晚期思想与诗歌
作者:李春桃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晚期思想  晚期诗歌 
描述:王安石的经学被称道为“荆公新学”,是宋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他一生不断探索的成果。虽然王安石早期即与佛学有接触,晚期也与僧徒有交往,但他晚期思想仍以儒学为主。王安石晚期的诗歌,艺术成就高,思想
王安石诗歌的沿袭与超越
作者:叶宽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影响的焦虑  影响的焦虑  剽窃  剽窃  传播  传播 
描述:本文借用影响的焦虑这一诗学理论,分析王安石在前代诗人的巨大成就影响下所产生的焦虑心态,这种心态也是所有宋代诗人面对的时代焦虑。王安石化用前人成句而自出新意,以求超越前人,克服焦虑心理。而这一策略
诗歌因对比而生色 对比因诗歌而放彩
作者:赵英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对比  南北朝  王安石  文学家  梁代 
描述:南北朝梁代王籍写有一首题为《入若耶溪》的诗:“艨艟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读了这首诗后,在《钟山即事·北山》中
试论中国诗歌与谜语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作者:任蒙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谜语  中华民族  源流  文化史  表现手法  隐语  王安石  郭沫若  文学性 
描述:诗歌和谜语,在我国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抑或是这两种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长期以来分别处于“雅俗”悬殊的地位,人们才忽略了对它们的共同源流、相互影响和发展的研究。本文对此试作一次粗略的寻考与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