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宪祖和他的剧作
-
作者:郑闰 来源: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宗羲 戏曲家 东林党人 鱼玄机 汤显祖 阉党 民主思想 明末 魏忠贤 杂剧
-
描述:在明末戏曲家中,叶宪祖的名望、才学都很高。著名戏曲家吴炳曾虚心地请叶宪祖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批评意见。另一戏曲家袁晋(于令)则是叶宪祖的弟子。叶宪祖在明末剧坛上可谓是“一代搴旗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一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居士,又号桐柏山人,别署檞园居士,檞园外史,
-
吴炳剧作的布局技巧
-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喜剧性 梅花 吴炳 心经 结构 汤显祖 作品 杜丽娘 情节发展 牡丹亭
-
描述:》43出、《西园记》33出、《绿牡丹》30出、《疗妒羹》32出、《画中人》34出。
-
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研究述评
-
作者:黄振林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四梦 昆腔 海盐腔 宜黄腔
-
描述:对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的看法,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着分歧。徐朔方、钱南扬两位学者的意见和"昆腔"、"海盐腔"、"宜黄腔"三种观点最有代表性。认真梳理分析了晚明以来对汤显祖剧作"失律"及近代对汤剧腔调
-
试论汤显祖剧作中的“梦”
-
作者:萍生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试论汤显祖剧作中的“梦”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题图)
-
作者:乔琳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题图)
-
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
作者:俞为民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
关汉卿、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
作者:李深 来源:学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关汉卿、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
作者:王华平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连串的沉重打击。屡遭挫折后,一次偶然机会汤显祖与佛道结缘,他逐渐开始用佛道虚无之说来看待现实,但这种虚幻感觉又并不能完全排除他内心的激愤,于是他对明代统治者强调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反对其对人性的束缚,并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这对汤显祖后来的人生与创作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583年,时年34岁的汤显祖终于考中进士,步人仕途。后汤显祖因得罪权臣被外放到南京授正七品官,专管祭祀礼乐之事,又因任职时直言不讳地揭发时政积弊、弹劾奸相庸臣等,触怒了明神宗和权贵,被贬外地。数年后汤显祖毅然辞官回江西临川老家,专心戏剧创作。从此,明代官场上少了一位清廉刚正的官吏,中国剧坛上却升起了一颗耀眼的巨星。 汤显祖回乡的这年秋天,他早期构思的传奇剧本《牡丹亭》完成定稿。此后几年中,他又相继创作丁《南柯记》和《邯郸记》,这一时期成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高峰期。加上他任职南京时改写而成的《紫钗记》,这四个剧本合称为“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这四部传奇的创作,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在戏曲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世称“玉茗堂派”。尤其是《牡丹亭》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叛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当作思想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牡丹亭》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其中塑造的杜丽娘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疑成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光辉的形象。《牡丹亭》所体现的思想,就像一颗划破长空的流星,撕开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明代后期思想解放运动先驱者们追求个性解放的心声,也奠定了汤显祖东方戏剧艺术巨匠的地位。
-
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
-
作者:暂无 来源:PAR表演艺术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
-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
作者:王华平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明代后期,汤显祖在一个世代书香家庭降生。汤显祖自小便接受了良好教育,少年的他知识广博,文思敏捷,熟读《诗》、《书》、《春秋》等,精通音律,为日后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汤显祖21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而却在会试里屡次不中。这对希望通过积极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汤显祖来说是连串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