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39)
报纸(342)
图书(66)
学位论文(23)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66)
地方文献 (323)
地方风物 (34)
红色文化 (17)
宗教集要 (17)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9)
按年份分组
2014(187)
2012(101)
2011(129)
2010(116)
2009(91)
2007(68)
2005(29)
1995(27)
1994(24)
195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1)
南国红豆(21)
青年时报(9)
戏曲品味(6)
东莞时报(3)
江海学刊(2)
佛山日报(2)
书城(2)
飞·奇幻世界(1)
戏剧报(1)
动机与选择 《》排演读解
作者:郭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排演  上海昆剧团  读解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梦”  艺术家 
描述:排演《》的初衷,源于做全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构想,这也是上海昆剧团一个多年的梦。被誉为第一流剧团、第一流演员、第一流剧目、第一流演出的上昆,如今如何再度通过动作予以印
一部不该淡忘的古典正剧:论汤显祖《
作者:朱捷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霍小玉  李益  张居正  牡丹亭  戏曲小说  太尉  审美创造  明代  艺术创作 
描述:汤显祖早期,约在明代万历五年(1577)至万历七年(1579)之间,曾和友人谢九等合作,把唐人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改编为传奇剧本《》;而过了十年之久,约在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
》和《威尼斯商人》等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和父女关系:女
作者:张玲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父女关系  父女关系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主义文论 
描述: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和阅读方法比较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对父亲形象和父女关系的刻画以及从中反映出的两位剧作家对封建父权制的质疑、对具有双性气质的全面的人性以及和谐的父女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两位剧作家的人文思想的一个共同重要体现。
解读汤显祖戏剧《》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特征
作者:王晓辉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  针线细密  针线细密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情的化身  情的化身 
描述:汤显祖《》作为四梦之首备受关注,但论者对此剧褒贬不一。文章就此剧的结构和剧中的霍小玉、李益的形象加以分析,认为《》的结构针线细密,人物塑造充分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因而是一部成功的剧作。
十年磨一剑:从《霍小玉传》到《
作者:李建东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霍小玉  霍小玉  牡丹亭  牡丹亭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传奇剧本  传奇剧本  小说  小说  戏剧家  戏剧家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改创  改创  太尉  太尉 
描述:汤显祖将蒋防小说《霍小玉传》改编成传奇剧本《》之后,又经历十年的磨砺,将其改创为《》。他在剧中精心塑造了"卢太尉"这样一个反面角色,强化了社会批判力量;同时将人物形象安排得更为合理,突
任剑辉唱腔艺术:以《》为例
作者:戴淑茵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影  唱腔艺术  唱片  版本类型  李益  舞台演出  汤显祖  录音  中板  创作过程 
描述:944-)及梅雪诗主演。1966年任剑辉和白雪仙等人于坚尼地道佑宁堂为此剧录制唱片,并于1968年在广东道和湾仔修顿球场重演。本研究试利用仙凤鸣剧团《》现场舞台录音(1968)、娱
》中李益形象的重塑与至情主题
作者:马芫硕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霍小玉传》  李益  形象  至情 
描述:》中的李益形象较之《霍小玉传》有很大的不同.李益在汤显祖的笔下,有了由负心到重情、由略显轻薄到饱含风雅、由孱弱士子到扬名塞漠等多方位的蜕变.但是,同时李益身上依然存在踟蹰、软弱、甚至苟且
》中李益形象的矛盾性
作者:邱根秀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益  李益  汤显祖  汤显祖      《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 
描述:》中的李益不够果敢坚决主动,只是在被动与软弱中苟且忍让与回避,汤显祖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
从《》到《》看汤显祖创作思想的变化
作者:王羽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
汤显祖"情至"理念的发轫之作——论《》对于《
作者:夏太娣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梦  四梦  汤显祖  汤显祖  影响  影响 
描述:作为"四梦"之首,《》毫无疑问是汤显祖的第一部成熟之作.在汤显祖的戏曲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对于《》的成功改写为后来三梦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首次标举了"情至"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