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21)
报纸(1980)
学位论文(117)
图书(63)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0)
历史名人 (798)
地方风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1(434)
2010(470)
2009(422)
2008(478)
2007(300)
2002(50)
2001(25)
1993(23)
1981(28)
1980(13)
按来源分组
戏剧艺术(33)
文化艺术研究(10)
文学教育(8)
电影评介(6)
戏曲学报(5)
中国音乐(3)
歌海(2)
当代小说(2)
电影新作(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昆曲、烟与女人的眼泪——《游园惊梦》评析
作者:伍棵树  来源:大众电影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游园惊梦  眼泪  杜丽娘  牡丹亭  后花园  二管  影片  三十年代  柳梦梅 
描述:游园惊梦”。 三十年代的苏州,歌妓翠花不仅有超凡脱俗的容貌,更因其昆曲唱功,成为得月楼的头牌红人。豪门荣府一对兄妹在得月楼听戏遇到翠花,妹妹荣兰因酷爱昆曲与翠花一见如
一曲“锦屏人”的幽怨之歌——《牡丹亭》之《惊梦·皂罗袍》赏析
作者:周慧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林黛玉  锦屏  红楼梦  赏析  戏曲家  代表作 
描述:林黛玉曾经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几句昆曲,因而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十分伤心。她听到的,便是《皂罗袍》这支“锦屏人”的幽怨之歌(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出自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十出
牡丹亭·游园》教学设计
作者:宣沫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文学样式  文学样式  文学意义  文学意义  自主  自主 
描述: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戏剧.了解其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异同。 2.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美.学会自主鉴赏曲词。 3.认识《牡丹亭》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牡丹亭》“游园”片断分析
作者:李震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生活在明代政治上极为腐朽的时代,少有文名,中年中进士,因讥评朝政,多次遭贬。他政治上开明,思想上进步,反对程朱理学,要求个性解放,戏曲创作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他
牡丹亭游园
作者:暂无 来源:新社会半月刊 年份:193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游园
浅析昆曲《牡丹亭·游园
作者:孔亚磊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遗产  戏剧艺术史  元末明初  文化底蕴  心灵境界  牡丹亭·游园 
描述:浅析昆曲《牡丹亭·游园
此梦非彼梦:“游园惊梦”与元杂剧爱情梦叙述之比较
作者:曹广华 范春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梦  性梦  元杂剧  牡丹亭  至情 
描述:同为梦境描写,元杂剧爱情剧中之梦多为情梦,《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梦属于典型的性梦,二者有着明显区别。由于性质不同,在剧中所起作用如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方面也不相同。此外,“游园惊梦”的描写还有独立的思想
《大学语文·惊梦》注商四则
作者:吴琼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牡丹亭  汤显祖 
描述:外研社《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一出,有几则注释值得商榷。一、沉烟课文选自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的《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教材对沉烟的注释就沿用了该书,释为:沉香
杂谈牡丹亭惊梦
作者:俞平伯  来源:戏剧论丛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杂谈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惊梦》分析
作者:余曾穗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惊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