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提出“三不足”之说质疑
作者:王荣科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政治文化“三不足” 
描述: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三不足”之说的。王安石在变法前后的言行中,也完全找不到“三不足”之类的词句。而“三不足”之说的各种来源,则表明它是反对变法的反对派编造出来的,用以丑化和攻击王安石。
晏几道生卒年之质疑
作者:唐红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生卒年  《文学遗产》  复印件  记载  宗谱  临川  考证 
描述:自从涂木水根据《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简称《晏氏宗谱》)的记载提出晏几道生于公元1038年,卒于公元1110年(《关于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见《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后,晏几道的生卒年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最近也得到了该谱的复印件,然而经过仔细考证,发现其记载并不可靠: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质疑
作者:李国栋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史记散文  政治理念  逻辑推断 
描述: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质疑
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保护
作者:李东亮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学生质疑  保护  艺术形象  《牡丹亭》  质疑能力  汤显祖  戏剧家 
描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名作《牡丹亭》中,不但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艺术形象,同时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娇憨可爱、顽皮泼辣、机智聪慧的小春香的形象,也正是这个形象,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质疑
水漫金山寺
作者:王方权  来源:棋艺(象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胜  注释  编辑  四平  阴门  五四  气口 
描述:水漫金山寺
“征帆去棹”的“去”该做何解?
作者:吕国强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怀古  《语文》  王安石  高中  注释  教材 
描述:“征帆去棹”的“去”该做何解?
“其文漫灭”之我见
作者:王国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褒禅山记》  文言散文  王安石  普通话  翻译  注释 
描述:的)碑文(已经)模糊
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
作者:张能甫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  郑玄  《周礼》  “读若”  《仪礼注》  语言环境  释义  拟音  术语  《礼记注》 
描述: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张能甫“读为”、“读如”这两个术语,前人如段玉裁、王力、洪诚等都有研究,但是都不太令人满意。段玉裁在他的《周礼汉读考》中,严格确定了这二者的区别:“读为”表示易
谈《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一则注释
作者:陈彬 世英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侍坐  冉有  子路  沂水  课本注释  教学参考书  浴乎沂  《齐论》  《鲁论》  祭品 
描述:本沿用朱熹《论语集注》的说法。东汉王充在《论语·明雩》和东汉郑玄混合《鲁论》《齐论》《古论》等二十篇所集成的郑本《论语》,认为“咏而归”是“雩祭时,一边歌舞,一边把祭品献给神灵”。这样理解才符合史实记载。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和注释(资料)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革命参考资料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和注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