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闻一多的意象理论与意象创造
作者:林植汉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征性意象  诗歌意象  中国诗歌  审美价值  意象创造  诗歌艺术  诗论  胡应麟  营构  诗歌创作 
描述: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
对陆九渊“顿悟”教育理论的重新认识
作者:高桂喜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顿悟教育  美性思维 
描述:南宋陆九渊是自孔子以来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顿悟”教育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艺术思想、教学实践经验集大成的总结和继承。然而,千百年来他的“顿悟”教育备受歧视和排斥。重新认识“顿悟”教育,不仅是对宋代优秀教育思想的认可,且对当今的教育理念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简论周礼全先生的预设理论
作者:陈道德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预设理论  语言逻辑 
描述:周礼全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预设规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预设定义,然后运用他的预设定义分析了直陈话语、疑问话语、命令话语的预设。他的预设理论极大地丰富了语言逻辑理论宝库。
《诗薮》的体制特点及理论特色
作者:王明辉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体制特点  理论特色 
描述:理论;"法、悟、化"三阶段的创作理论;"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并重的审美理论
言情: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奠基石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理论  汤显祖  中国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艺人  戏曲理论  戏曲表演  潘之恒  理性观照  牡丹亭 
描述:中国古代戏曲的表演理论起步较晚,早期的表演理论(如燕南芝的《唱论》、魏良辅的《南词引正》等),曾长时间滞留在唱念等技术性的探讨上。古代戏曲表演得到较高层次的理性观照,是在
瑞异理论与宋代政治
作者:楊世文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文化研究  士大夫  祥瑞  政治生活  蔡京  儒家  王安石  君主  自然界 
描述:"。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强调"尊尊""亲亲"的礼乐秩序,在政治生活中强调为政必须"法阴阳、顺四时",按
无法之法:论圣严法师默照禅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谢成豪  来源:世界宗教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默照禅  曹洞宗  圣严法师 
描述:活动,受益者不计其数。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在对圣严法师的「默照禅」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欲从法师有关默照禅的着述,如:《默照》、《圣严法师教默照禅》、《如月印空:圣严法师默照禅讲录》、《无法之法:圣严法师
整合理论与《牡丹亭·惊梦》的隐喻分析
作者:林天送 王嵘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隐喻  隐喻 
描述: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
《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后殖民翻译理论解读
作者:罗进民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理论  牡丹亭  英译本  对比 
描述:活动的影响。
艾南英的散文理论与实践
作者:邹自振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南英  散文理论  唐宋派  前后七子  秦汉  陈子龙  义法  桐城派散文  归有光  文书 
描述:散文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总结,成为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先声。 一、学秦汉以唐宋为桥梁 明代由(?)。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