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41)
期刊文章(4458)
会议论文(79)
图书(6)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74)
地方文献 (9)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208)
2011(257)
2010(229)
2008(236)
2007(220)
2006(189)
2003(166)
1995(115)
1992(59)
1982(50)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10)
人民之声(5)
中国审计(2)
中国水产(2)
新闻论坛(2)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青年作家(1)
阅读与鉴赏(教研)(1)
团结(1)
中国改革(农村版)(1)
解读杨奇的“方志论”
作者:杨彦明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志  内黄县  《周礼》  《春秋》  《山海经》  历史人物  《越绝书》  《十六国春秋》  《清史稿》  精神文明建设 
描述:解读杨奇的“方志论”
引领学生渐入“”境
作者:张静波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  教师  提出问题  敏捷性  南宋理学  陆九渊 
描述: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
从“吕硕园订”的“牡丹亭”谈到考证工作
作者:吴晓铃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证工作  牡丹亭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  读者  校订  重印 
描述:首先要向读者们交代的是,在1955年由文学古籍出版社刊行.后来又在1958年由中华书局重印的《六十种曲》是由我校订的。
读黄永年先生著《茭蒲青果集》
作者:曾旅宁  来源:书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早期著作  中华书局  出版  得名  读者 
描述:为青果巷、后门为茭蒲巷,此为《茭蒲青果集》得名之由来),难免有些感想,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参考。
初读《天——明末春秋》
作者:从维熙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初读  《天  中国作家  从维熙  《牡丹亭》  中国大陆  历史真实  小说  小姐 
描述:初读《天——明末春秋》从维熙作家以一个史学家的严谨和作家的才情,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凝重而真实的明末清初全景图。从史学的角度讲,作家占有大量的翔实材料,无论对崇祯、皇太极以及李自成——一度三足鼎立而后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学”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尊德性    进德 
描述:,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学”。吴澄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天》作为一部巫史文献
作者:过常宝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  左史倚相  屈原贾生列传  巫史传统  三闾大夫  宗教文献  《周礼》  易洛魁人  左徒  楚辞学 
描述:《天》作为一部巫史文献过常宝一《天》是楚辞中最奇特的一部作品。就其形式而言,它以四字句为主,而篇幅冗长,内容驳杂,又远非句式相似的《诗经》可以比拟,尤其是它一问到底的表达形式,更是十分罕见。王逸
曾巩对高丽世次十
作者:史长乐  来源:东北史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一位  高丽世次  继袭  遮掩 
描述:巩病逝,对此无人继续追问下去。本该当时即可搞清的问题,却成了历史积案,一直因袭未改。
诗人不是在写他自己:答吴炯十二
作者:潞潞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人  80年代  朦胧诗 
描述:吴炯(以下简称吴):您是出道很早的诗人,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大学的时候就读过您的诗,感觉您和"朦胧诗"是一代人,你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朦胧诗"对您有什么影响?
张性变换在解决不等式题中的应用
作者:毛锡荣  来源: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不等式  证明  线性变换  换元  均值  增量  几何  和差  比值  分式 
描述: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