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李觏的妇女观
作者:王菊梅 宋秀珍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妇女观  妇女观  亲情  亲情  同情  同情  教育  教育 
描述: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李觏的妇女观的形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对母亲、妻子及女儿充满亲情;对下层劳动妇女深切同情;对上层妇女,认为她们应该受教。李觏妇女观的形成受制于他所处历史时代及社会地位,有其积极可取的地方,也有其落后的一面。
浅析王安石社会教化思想对当代社会教育的启示
作者:刘文曦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教育  教育  社会教化  社会教化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 
描述:王安石社会教化思想与他的变法事业紧密相连,围绕着如何向受教育者灌输社会道德规范,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这一问题,在政治观、教育观、人才观、伦理观和法治观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我们当前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认真总结和分析王安石社会教化理论的利弊得失,对于我们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牡丹亭》与明清女伶
作者:谢拥军  来源: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女伶  女伶  明清  明清  表演特色  表演特色  教育  教育 
描述:《牡丹亭》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也接受了社会教育、人生教育和情感教育
论胡瑗等宋初教育家的学术及文章
作者:张兴武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初三先生  李觏  学术  教育  文章 
描述:术”,醇质务实;不足之处在於好“张大其说”,议论“粗疏”,甚者还有迂阔“矫激”之弊。要之,胡、孙、石、李以儒学名家而献身教育,在学术探索、教育实践及“古文”创作等各方面均有建树,其利弊得失值得深究。
論胡瑗等宋初教育家的學術及文章
作者:張興武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初三先生  李覯  學術  教育  文章 
描述:術",醇質務實;不足之處在於好"張大其説",議論"粗疏",甚者還有迂闊"矯激"之弊。要之,胡、孫、石、李以儒學名家而獻身教育,在學術探索、教育實踐及"古文"創作等各方面均有建樹,其利弊得失值得深究。
一字之差两种理念——先进文化应是包容的文化
作者:侯且岸  来源:党建文汇(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进文化  《李大钊》  包容  中国共产党  专题资料  胡适  王国维  梁启超 
描述:2001年,某省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拍摄了专题资料片《李大钊》。笔者在审看该片的脚本时发现:该片有一段关于李大钊与胡适关系的记述,中间提到1930年,胡适在《胡适文存》三集的扉页上写道,本书“纪念最近失掉的朋友:李大钊先生、王国维先生、梁启超先生、单不庵先生”。[第一段]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
作者:蔡权  来源:考试(教研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试题  新课标  新课程改革  高考命题  研究性学习  王安石变法  历史课程标准  过程与方法  高考试题  历史学科 
描述:今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注重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和材料的运用,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使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更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向新课标接轨的导向性非常清晰。具体表现在: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理念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作者:张小卉 王自芬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终身学习  教师 
描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终身教育体系替代传统的三段论教育体系已经勿庸置疑,终身教育与学习是每位公民应对社会挑战和生存的保障,是现代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师应该树立终身教育与学习的理念,通过终身
妥协不应是策略,更应是理念
作者:陈光  来源:小康生活(文明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妥协不应是策略,更应是理念
论陆九渊与罗杰斯“主体性”教学理念之趋同
作者:周立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体性”教学  陆九渊  罗杰斯  相似处 
描述: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为研究现代主体性教学思想提供一个的视角,为中西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