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传播与接受
作者:赵瑾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文学创作观  传播与接受 
描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曾巩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在宋、明、清三个时代的传播与接收情况。勾勒曾巩的文学创作观及其接收情况对于全面认识曾巩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宣城的传播及其影响
作者:夏建圩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宣城  罗汝芳  特点 
描述:明中后期,心学在宣城广泛传播,开始主要在城内士绅阶层中,后从社会上层转向地方宗族,与宗族活动结合在一起,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地域特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对理解宣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原因 以“临川四梦”文本传播为研究
作者:王省民 辛禄高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传播学  不均衡  刊刻  题跋  戏曲文献  评点  马太效应 
描述:中国戏剧史既是戏剧本身的发展演变史,也是戏剧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接受改造的历史。各个时期的文人通过对文本的刊刻、改编、评点等,与戏剧家之间建立起某种文化传递关系,即他们通过对
整合资源 做强品牌——关于敬亭山、周王、麻姑山三场资源整
作者:张国祥  来源:中国农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  品牌  茶叶产业化  优势互补  管理体制  茶场  劣势  企业 
描述:三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谋划出三场整合后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思路。
整合基础教育资源共建教育网络平台:访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总
作者:蓝红宇  来源: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网站  基础教育资源  教育网络平台 
描述: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基础教育网站,自1999年11月开始独立运营以来,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密切关注和支持。为此,我们走访了K12教育网的总经理王相东先生。
纵横任我 生意活泼——罗汝芳对“狂禅”的整合与改造
作者:童伟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学范畴  狂禅  罗汝芳  泰州学派 
描述:泰州学派被称为“狂禅”。罗汝芳对“狂禅”的整合与改造是重要的环节。他主张纵横任我,生意活泼,将活泼泼的生命存在的冲动置于审美心意结构的核心,由审美本体、审美工夫、审美体验三方面构成。罗汝芳融合周易
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毕节试验区成功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商场现代化 下旬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毕节试验区成功发展
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毕节试验区成功发展
作者:杨泽龙  来源:商场现代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效应  整合效应  毕节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  发展  发展 
描述:笔者通过贵州毕节试验区前后发展的对比,从整体的毕节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毕节的成功实践、领导班子,以及社会协调发展四个方面论证了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
戏曲传播中的碎片化:论《牡丹亭》折子戏及其审美特质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折子戏  《牡丹亭》  《牡丹亭》  碎片化  碎片化 
描述:折子戏的传播特点及其审美特质,从而能更好地评价其传播的社会价值。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刍议中日版《牡丹亭》
作者:张洋  来源:商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中日版  《牡丹亭》  昆曲  坂东玉三郎 
描述: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和中国本土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由其引发的跨文化传播者的影响力、跨文化传播内容的遴选、跨文化传播的商业和社会运作等相关思考,为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