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的典型化理论
作者:金登才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的典型化理论
《红拂记》批评接受研究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拂记》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红》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红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红拂记》(以下简称《红》)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状况已无法再现。由于明清两代戏曲品论相对活跃,尽管对《红》的关注比不上《牡丹
明清女性接受视野中的《牡丹亭》
作者:李伟  来源:商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女性  明清女性  接受视野  接受视野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在明清文坛引起极大轰动,并广为传阅。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形成了闺阁女性阅读的高潮的《牡丹亭》。在封建礼教高压和个性解放思潮涌动的变奏下,《牡丹亭》成为当时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象征。
《牡丹亭》的接受研究与“心”“理”学之争
作者:王妍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理学  阳明心学  儒学理想复归 
描述:坛思潮的演变.
从《关雎》接受史看《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作者:萧华荣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代意义  文化精神  理解与解释  逻辑起点  人性解放  社会条件  个性解放  时代精神  汉儒  今文学派 
描述:《关雎》一类情诗被扭曲的艺术本性的复归,是当时社会文化精神变迁的一个投影。因此,笔者把这种理解作为考察《牡丹亭》时代意义的视点。
主体性教育评价应是"自我接受评价"
作者:李雁冰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接受评价  教育评价  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  学生发展  他人评价  教育目标  自我评价  教育性评价  自我意识 
描述:近年来,国内将学生看作主体,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旨归的主体性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唯这种尚处在教育哲学高度的识见,要想走向实践,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还必须从教育构成内部,如教育目标的合理分析及表述、课程的开发、教学的组织、评
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的《牡丹亭》阅读接受
作者:董雁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阅读接受  闺阁女性  明清江南  女性情感  杜丽娘  女性阅读  评点者  汤显祖  江南地区 
描述:晚明汤显祖脍炙人口的传奇剧《牡丹亭》,在当时造成文人学士案头无不置一册的风潮,这股风潮一直延续到清代,其间改本续本屡出不穷,评点、转引者更是不胜枚举。而《牡丹亭》在明清江南闺阁女子中造成的热烈反响,尤为惊人。娄江女子俞二娘为一曲
论王安石咏史诗对李商隐的接受与新变
作者:蔡晓莉  来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李商隐  咏史诗 
描述:李商隱與王安石的詠史詩有著一定的傳承關係,王詩接受了李詩強烈的諷時性、善於翻新議論和將身世之感融入詠史之作的特點,又在詠史詩所關注的歷史視域與藝術手法方面有所新變。
王安石与苏轼对扬雄和韩愈的接受及其影响
作者:陈冬根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欧阳修  道论  文艺观 
描述:同,对二人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浅议曾巩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接受
作者:郭思彤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欧阳修     
描述: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曾巩更关注文章所承载的"道",对文辞的雕琢重视略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