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黄晓涛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传承  传承  发展  发展 
描述:,白先勇先生在舞台美术方面的现代化和昆曲演员的年轻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它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并获得广大年轻观众的认可和追捧(这句哪里不具体?)。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困境
作者:王珏平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磨腔  牡丹亭  昆曲传习所 
描述:本文的核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探讨了其起源,形成,繁盛及其衰落,并且从其自身的特征和社会时代两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客观的阐释。同时着眼于今天昆曲的现状,回溯和审视新中国戏曲政策,进行彻底的反思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版”之比较研究
作者:李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主腔  变化形态  青春版 
描述: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文以昆曲《牡丹亭
昆曲在21世纪“还魂” 白先勇访谈录
作者:朱迎元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21世纪  昆曲  访谈录  《玉簪记》  《牡丹亭》  青春版 
描述:四月下旬,白先勇先生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和《玉簪记》来到上海,本刊记者拜访了白先勇先生,围绕着《牡丹亭》和《玉簪记》以及白先生这几年的昆曲实践,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记者:青春版《牡丹亭》及《玉簪记
风雅与附庸风雅:昆曲新编
作者:于晓斯  来源:改革与开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风雅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附庸  《牡丹亭》  人文建设  白先勇 
描述:昆曲突然进入大众的视线,要归功于白先勇先生2005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的成功。各大学为了证明自己的人文建设不居于北大之后,展开了几十所高校巡演的盛况。尽管2001年昆曲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
遂昌·昆曲十番
作者:乔野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奏形式  民间艺术  《牡丹亭》  文化艺术  莎士比亚 
描述:昆曲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遂昌昆曲十番,是流行遂昌民间的一项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农民演奏为主体,演奏《牡丹亭》等传统名剧的昆曲曲牌,并以工尺谱传承习唱
昆曲,在极端中突围
作者:万佳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女同性恋  题材  牡丹亭  男旦  新闻周刊  演出方  李渔  现代人  表演艺术 
描述:在"拯救戏曲"不乏表现的今天,一部主打"女同"题材的昆曲新作,加以男旦版的噱头,一亮相便引来关注目光。不过这出颇具心机的作品用意却不仅限于此
白先勇的昆曲情结
作者:高雨泉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牡丹亭  北京大学  中式服装  阶梯教室  藏青色  楼外楼  玉簪  学生 
描述:2010年早春。北京大学的一个阶梯教室,因为白先勇和《牡丹亭》,300个座位座无虚席,晚来的学生只能站在走廊上,四条走廊全站满了。白先勇身着藏青色的中式服装,脚穿锃亮的黑皮鞋。他站在讲台后面,脸上写满了怡然的笑容。
一次昆曲改革尝试
作者:马戎戎  来源:21世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服装设计  牡丹亭  李渔  文化传播  传奇  艺术指导  传统意义  女性主义  总监 
描述:是传统意义上的戏装,而是找来了多年给"春晚"设计服装的郭培;出品人和监制是"普罗之声文化传播公司"的王翔。
昆曲《长生殿》的前世今生
作者:王化旭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昆曲  舞台  演出  兴亡之感  老师  牡丹亭  曲词  城市  弹词 
描述:"。洪昇生活的时代稍后于汤显祖,《长生殿》既出,时人评之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洪昇不仅毫无恼意,反而称其为"知言"。诚然,《长生殿》之所以彪炳文史,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