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新安画派近现代继承人汪采白的绘画艺术
-
作者:崔晓蕾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画派 中国近现代 继承人 黄山 黄宾虹 美术史 高等师范学校 李瑞清 美术院校 师范学堂
-
描述:新安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产生过几位有影响力的画家,其中,黄宾虹和汪采白是师徒关系。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无需赘言,汪采白则是被美术史较为忽略的一位。汪采白(1887-1940年),五岁拜
-
宋三笔:千年凝锦 余采徘徊
-
作者:陈迪中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 《梦溪笔谈》 《困学纪闻》 《容斋随笔》 学术价值 作家作品 王应麟 笔记
-
描述: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了。
-
古韵焕采 杨炳延法国书法展作品选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选 书法展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古韵 法国 杨炳 展览时间
-
描述:展览时间:二0一三年四月二日-四月九日 展览地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
论《牡丹亭》中情、理、势“并露而周施”
-
作者:徐振贵 焦福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情 情 理 理 势 势 并露周施 并露周施
-
描述: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其创作主旨乃是歌颂至情战胜天理,这似乎已成为当前学界主流评论的共识。但本文认为,《牡丹亭》其实乃是情、理、势并露而周施,是儒释道三教既对立又日渐融合的大势所趋背景下的产物。
-
《牡丹亭》“情”之解说
-
作者:闫玮 来源:河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情”之解说
-
因情而生的昆曲:《牡丹亭》
-
作者:于岩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中,昆曲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自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昆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也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
牡丹亭之惊情四百年
-
作者:樊舟 来源:消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地方剧艺术 地方剧艺术
-
描述:有某个时刻注定属于《牡丹亭》,属于它的精致、典雅、骄傲,以及一些伤心。
-
风筝断线不断情
-
作者:欧湘林 来源:民间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筝 断线 牡丹亭 丫环 读书 将军 收养 宅院 琴棋书画 放风筝
-
描述:卖完了,只好买了架白纸风筝。回家后东亮要明杰给他在风筝上题字画画。这天正好是明杰父亲的“周年祭”,明杰略一思索提起笔来就写了一首诗: 未经春色过眉间,秋声频频到耳边。 人间何处埋忧地?题向风筝寄与天。 东亮带着书童万儿出去放风筝,正玩得兴起,风筝线突然断了!风筝飘飘悠悠,最后掉进了一户人家的院里。万儿一瞧,忙告诉东亮那是徐铮老将军的宅院。东亮一听,就要万儿去徐家把风筝讨回来。 却说这位徐老将军,两个月前奉朝廷之命奔赴边关担任防御指挥使去了。他娶了两个老婆,各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徐铮将自家宅院一分为二:正室住北院,偏房住南院。两院之间只留了个小门。正室生的大女儿爱娟相貌平平,不爱读书;偏房生的小女儿淑娟倒是个美人,聪明伶俐,琴棋书画件件皆能。 风筝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南院,淑娟正在窗前读书,眼见风筝落在窗前。
-
剪不断的女子情
-
作者:袁玉冰 刘元声 来源:中国收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子 《牡丹亭》 传奇剧本 杜丽娘 昆山腔 魏良辅 至情 女伶
-
描述:明清两朝是传奇蓬勃发展时期。自魏良辅改良昆山腔后,文人们竞相撰写传奇剧本,其中,《牡丹亭》似乎最为出众。杜丽娘的至情至性也涤荡着当时女子们的情魄。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待字闺中,读《牡丹亭》传奇
-
《牡丹亭》《红楼梦》怎样写“情”
-
作者:刘梦溪 来源:青春期健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所写之情是美丽、圆融而又比较容易舒解之情。《红楼梦》则完全不如是。《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恰好是分离的而不是合一的。《红楼梦》里的婚姻,大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