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师碑风气中的周亮工书法
-
作者:朱天曙 来源:书画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初 清初 师碑风气 师碑风气 隶书 隶书 周亮工 周亮工
-
描述:清代书法由于金石学的复兴,碑学一脉风气兴盛,日益重视隶书创作,其中以唐隶派、汉隶派和清隶派为代表。周亮工书法是这一时期师碑风气的产物,以奇古为特征,变秀逸为质朴而形成利落奇崛的书风,呈现出典型的金石
-
学为世师,文为国华:小议晏殊之文
-
作者:唐红卫 阳海燕 来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骈文 骈文 古文 古文
-
描述:作为北宋前期政坛、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晏殊之诗、文、词在当时均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然而后世的研究往往集中于词而忽略了诗、文。晏殊之文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学习李商隐习声律,饰歌颂的骈文;后期则通过探究经诰,称量百家,转而学习韩柳的古文。他的这一转变,其实既是个人的追求,也是时代的影响。
-
教不严,师之惰?-体罚不应是管教的万灵丹
-
作者:民间司改会法治教育小组 来源:司法改革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教不严,师之惰?-体罚不应是管教的万灵丹
-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解
-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剧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神 戏曲 情 清源师
-
描述:顯祖說「情」是藝術行為的原動力,戲曲和音樂舞蹈一樣都是「情」的產物,所以才有神奇的創造功能和感人力量。戲曲一道能開啟人情之大竇,所以能使人快樂地接受教化。湯顯祖考察了戲神清源和田竇將軍的來歷,考察了明代戲曲聲腔演變的史實,闡述了戲曲藝人修養之道。本文力求對以上各方面作出較為切實的解析。
-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解读
-
作者:苏子裕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海盐腔 临川四梦 戏曲理论 北杂剧 宜黄腔 神清 弋阳腔
-
描述:汤显祖以其光辉剧作临川四梦成为我国明代剧坛的标志。他既编撰剧本,又躬践排场,执导执教,甚至为戏班安排上演剧目和演出事务,与艺人保持密切联系。他在进行戏曲创作实践的同时,对戏曲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戏曲创
-
汤显祖与《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宜黄县 戏神 演出活动 戏曲导演 中国古典 《邯郸记》 戏剧创作
-
描述:汤显祖晚年在玉茗堂故居,不仅潜心于撰写剧本,同时还热衷于戏曲演出活动。他在写完《邯郸记》以后,便把主要精力转到了从事演出活动方面。这一年,玉茗堂全部峻工。次年(万历三十年,即1602年),他应宜黄腔演员之请,根据
-
王益顺匠师在台湾之庙宇建筑之研究
-
作者:李乾朗 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技术层面之整理,作为中国地方建筑支流之比较。研究的重点将侧重於匠师流派之手法及个人风格之特质。王益顺出身泉州溪底派,他的木匠生涯跨於清末及民初,是中国建筑匠家之最後一代。他的作品基本上承继了宋代
-
惩恶扬善,尚朴求真:略论明代无名氏传奇的审美特征
-
作者:金宁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名氏 传奇作品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惩恶扬善 戏剧 作家 剧目 阶层 姓名
-
描述:无名氏作者,由今存作品(存全本者约四十,存散出、佚曲者约八十)及有关记载
-
尚思为国戌轮台 : 评刘绍荣新作《孤村》
-
作者:致远 来源:文艺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孤村 小说评论
-
描述:尚思为国戌轮台 : 评刘绍荣新作《孤村》
-
造型似而尚气韵,融色墨而重笔意:从《蓬莱山水图》看张大千泼
-
作者:箫桑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征 张大千 泼彩 色墨 重笔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笔墨技巧 蓬莱 李瑞清
-
描述:,三十年代即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曾去敦煌临摹壁画和雕塑三年,画风为之一变,晚年栖身巴西,又创泼墨、泼彩画法,从而成为这一画风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