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牡丹亭》中的“情”
-
作者:刘方政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情与理 情与理 功名事业 功名事业
-
描述:《牡丹亭》是一曲“情”的颂歌,它所礼赞的“至情”、“梦情”是对礼教社会的决绝反抗。作者没有给杜丽娘所体现的“情”设置具体的对立面,她的青春觉醒也并非是自觉地以情抗理,惟其如此,更说明礼教统治的严酷。杜宝、柳梦梅等人以对情的无知为代价所换来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功名事业而已。
-
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
-
作者:俞为民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冯梦龙 李渔 《牡丹亭》 舞台效果 导演工作 演员 舞台演出 《闲情偶寄》 旧剧
-
描述: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俞为民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家创作出了文学剧本,还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具体感人的舞台形像,去感动观众,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而导演是把文学剧本转化为舞台形像
-
牡丹亭中的几个人物形象
-
作者:梅溪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幸福生活 个性解放 杜丽娘 封建礼教 社会意义 封建社会 作者 理想 性格
-
描述:幸福生活为中心内容的个性解放的理想;而
-
《牡丹亭》中的“梦”意象
-
作者:单有方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梦“ 意象
-
描述:在悠扬的笛声中听了几句表现青年少女觉醒的《牡丹亭》戏文时,不禁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最后掉下了眼泪。《牡丹亭》之所以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这
-
嬉闹中的人性曙光
-
作者:徐静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宗元 杜丽娘 封建礼教 山水游记 人性 喜剧气氛 塾师 牡丹亭 观众 空间建构
-
描述:嬉闹中的人性曙光
-
《牡丹亭》中的叹词运用
-
作者:刘钦荣 孟昭泉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叹词 叹词 句法分布 句法分布 表达功能 表达功能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一座耀眼的丰碑,而其中叹词的运用,就是这座丰碑上镶嵌的一粒粒珍珠.《牡》中的叹词,有单音节,有复音节;有的单独出,有的连续用;或在唱词中,或在道白里;有的放在句首
-
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
-
作者:任其云 来源:中国食用菌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五行学说 紫芝 李时珍 理论基础 生态分布 《太平寰宇记》 曲阳县 南岳衡山 农业管理干部
-
描述: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任其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O010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芝”讲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因此在《本草纲目》中,主要讲到六种芝
-
曲谱中的《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曲谱 曲谱 改编 改编
-
描述:本来的面貌参与竞争,并焕发出新的光彩,曲谱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
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爱情诗文
-
作者:蒋方才 郑启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诗 处理教材 爱情观 《边城》 《罗密欧与朱丽叶》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板起面孔 《再别康桥》 《牡丹亭》 《荷塘月色》
-
描述: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爱情诗文
-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
-
作者:王省民 邹红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
描述:《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