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儿子不是事业
作者:王英琦  来源:文化时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白鼠  超越自我  存在主义  女性  母性角色  悲剧色彩  “母爱”  母亲角色  精神追求  王英琦 
描述: 人可以超越自我,超越爱情,甚至超越生命,但很难做到超越“母爱”。 母爱,这是人类一切感情中的至
男人也戴花
作者:掌柜的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  男人  鲜花  古今中外  代名词  水浒  民歌  苏东坡  王安石  宋朝 
描述: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这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回娘家》中的歌词,古今中外,女性们都爱花,花几乎都成了她们的代名词,她们买花,养花,戴花——对于古代的女性们来说,花
“金石气”与“书卷气”并举:赏游寿行书诗稿
作者:李玉萍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书法  胡小石  李瑞清  金石书风  艺术成就  女书  用笔  女性  学者型  高古 
描述:自古女子作书者少,女性书家却不乏其人。女书家多以俏丽温柔为其个性,为书为艺多精工细腻,人工使然。书体雄强豪放者,由古至今更是寥若晨星。而游寿却独入化境,以充满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书法艺术成就
越古典越女人
作者:君子  来源:新青年(珍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美  女性  陆九渊  象山先生  爱情故事  文章  洛神赋  时代特征  传奇  聊斋 
描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此语出自脍炙人口的《洛神赋》,古往今来,对女性之美赞叹之词无出其右。
中国时间
作者:萧放  来源:华夏地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间  中国  阴阳观念  新郎  新娘  习俗  女性  周礼 
描述:顺应天时的正确举动。
时代的宣泄和愤怒:读徐春林长篇小说《白虎郢都》有感
作者:张蕴华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郢都  潜规则  长篇小说  女性  宦海沉浮  乳房  乳腺癌  男人  时代  乳癌 
描述:背景下价值观的扭曲、良知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沉沦……徐春林写作的目的是想“通过乳房的病变来把社会上一些如乳癌一样的生活现状反映出来。
从《西厢记》和《牡丹亭》看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曾效葵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崔莺莺  崔莺莺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描述:《西厢记》中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中一个勇于反叛、敢于向封建势力宣战的经典形象,她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最初觉醒。《牡丹亭》中杜丽娘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求,认为女人天生
解读《牡丹亭》中女性主体的觉醒意识
作者:胡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觉醒意识  女主人公  爱情  女性形象  梦境  大家闺秀  性格  人性解放 
描述:价。《牡丹亭》虽然以文词典丽著称,但是文中杜丽娘
《牡丹亭》对明清女性心理影响初探
作者:彭敏哲  来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清女性  明清女性  心理  心理  影响  影响 
描述:《牡丹亭》的阅读给女性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深度的阅读思考,也造成了她们心理、情感以及思想上的多重影响。本文拟从女性感伤心理、情爱心理、自我意识和自然人性四个方面初步探究《牡丹亭》对明清女性心理
《牡丹亭》“至情”思想对明清女性创作的影响
作者:王英达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至情”说  《牡丹亭》“至情”说  女性创作  女性创作 
描述:明末清初,女性作家开始活跃于文坛,汤显祖《牡丹亭》的"至情"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女性的创作。柳如是诞生在明清之交,其出身于娼寮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她对《牡丹亭》有独特的了解与喜爱,其诗学思想受《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