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7)
报纸(55)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9)
地方文献 (9)
地方风物 (7)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5)
2013(11)
2011(13)
2010(15)
2005(4)
2003(3)
1998(2)
1997(3)
1985(2)
1984(2)
按来源分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徽州社会科学(1)
中国宗教(1)
教师(1)
淄博晚报(1)
老同志之友(1)
美文(上半月)(1)
上海支部生活(1)
雨花(1)
佛学研究(1)
容水——决策品质的省思(二)
作者:暂无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决策资讯  品质  决策者  建言  王安石  评估建议  管理者  组织结构  思考  国子监 
描述:组织中常需有人协助管理者进行重要决策;而此辅佐者是否思虑缜密、择善直言,关系着决策品质的优劣。决策之前广纳建言在“凿容水”的寓言中有一个
人·自然·诗——读王安石《书阴先生壁二首》
作者:巩本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与自然  艺术表现手法  山居  山水自然  杨柳依依  生机盎然  南京  两山  和谐 
描述:的诗人,朦胧之中,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是在友人舍中,还
王益:引爆中国股市“堰塞”的高官
作者:肖舟  来源:法治与社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股市  王益  引爆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证监会  货币政策  国际油价  企业利润 
描述:十连阴,众多分析师、股评家和投资大师纷纷从宏观面、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消息面上找原因,货币政策从紧、通胀高企不下、国际油价暴涨、大小非解禁、企业利润放缓、估值体系混乱、热钱蜂拥搅局,等等。然而,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无法对这场股灾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股市非正常的暴跌,一定隐藏着非正常的原因。正当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时,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后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案的浮出水面,是否给解开暴跌之谜提供了一点别样的线索?
寓情于景 平淡中见真情——赏析《书阴先生壁》
作者:赵新民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寓情于景  宋代文学  王安石  白描手法  描绘出  七绝  茅檐  家庭  扫净  诗篇 
描述:寓情于景 平淡中见真情——赏析《书阴先生壁》
王益:引爆中国股市堰塞
作者:朱恺  来源:三峡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益:引爆中国股市堰塞
陆九渊心学派与湘性学派关系考论
作者:王向清 王光红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湘学派  逆觉体证  近禅  心学倾向  经世 
描述:作为宋代心学和性学的典型代表,陆九渊和湘学派有着一致的思想渊源、相近的为学进路,都接续了孟子和二程的思想,都强调逆觉体证;张木式等湘学者在体现出一定心学倾向的同时,又对陆九渊的近禅思想进行了批判
意足不求颜色似 散僧入逸趣完:论陈道复“适意”艺术观下的
作者:盛诗澜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观  陈淳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写意花卉  作品  文人画理论  徐渭  王世贞  故宫博物院 
描述:中国绘画史上有"青藤白阳"的说法,用以指称两位以水墨写意花卉名世的明代画家:徐渭和陈淳。这样的排名顺序其实不合常规,因为白阳比青藤早生了38年,按照惯例应该排在前面。肖平先生就曾经为自阳抱屈:"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为青藤亦源于白阳,是有了白阳才出了青藤的。"
“焦庙祝”故事的传承与嬗变:从《杨林》、《枕中记》到《邯
作者:丛海云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庙祝故事  庙祝故事  枕中记  枕中记  邯郸记  邯郸记  主旨思想  主旨思想  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 
描述:"焦庙祝"故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不同的作品,尽管人生如梦的思想是其主旨思想,但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挥毫珠玉、词翰双绝:郭睛先生及其书艺
作者:邹绵绵  来源:书法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评论  艺术评论 
描述:挥毫珠玉、词翰双绝:郭睛先生及其书艺
一腔郁愤 满纸波澜——曾巩《鹅院佛殿记》赏析
作者:海默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铅山县  积贫积弱  掖庭  北宋  曾巩    西夏国  君臣  赏析 
描述:如也。资其官之侈,非国则民力焉,而天下皆以为当然。予不知其何以然也!今是殿之费,十万不已,必百万也,百万不已,必千万也;或累累而千万之不可知也。其费如是广,欲勿记其日时,其得邪?而请予文者又绍元也,故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