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髡残艺术中的桃花源情结
-
作者:包媛媛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隐逸文化 知识分子 艺术家 周亮工 绘画 创作 武陵源 陶渊明 山水画
-
描述:们面对髡残的山水画时,很难见到清初众多遗民画家作品中共有的疏简寥落、萧杀孤寂之感,首先是被其闳大壮阔,深邃繁密的构图所震撼!"
-
元初绘画中的陶潜情结—以钱选、赵孟叛、何澄为例
-
作者:刘中玉 来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绘画 元代 陶潜情结 士人 钱选 赵孟频 何澄 绘画风格
-
描述:的考虑。这种心绪一旦在笔墨中挥发出来,便很自然会晕染出一个时代的绘画风格来。
-
清新雅丽 潇洒磅礴——张大千绘画的艺术特色
-
作者:李永翘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绘画特色 意在笔先 中国画 妙造自然 古代书画 表现美 师造化 李瑞清 艺术特色
-
描述:张大千(1899~1983),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其二哥张正兰,即是著名的绘虎大师张善子。他们的画室名大风堂。 张大千从9岁时即开始学画,后又拜书法家曾农髯、李瑞清两人为师,学习书法、诗文,又广泛临摹了古代书画名迹,学得诸
-
张大千伪作石涛绘画两例的辨识
-
作者:肖燕翼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李瑞清 伪作 古代绘画 折枝花卉 琉璃厂 古代名人 刘海粟 山水画 故宫博物院
-
描述:之谈,现择以有关张大千伪作石涛绘画的二则逸事略作趣谈。
-
透视学理论的本质及其建立——与《新概念绘画透视学》一书作者
-
作者:主持人 杨庚新□信息库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透视学理论的本质及其建立——与《新概念绘画透视学》一书作者
-
透视学理论的本质及其建立——与《新概念绘画透视学》一书作者
-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透视学理论的本质及其建立——与《新概念绘画透视学》一书作者
-
透视学理论的本质及其建立——与《新概念绘画透视学》一书作者
-
作者:主持人语 华天雪□艺术思潮□艺术流派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透视学理论的本质及其建立——与《新概念绘画透视学》一书作者
-
解读新安画派近现代继承人汪采白的绘画艺术
-
作者:崔晓蕾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画派 中国近现代 继承人 黄山 黄宾虹 美术史 高等师范学校 李瑞清 美术院校 师范学堂
-
描述:新安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产生过几位有影响力的画家,其中,黄宾虹和汪采白是师徒关系。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无需赘言,汪采白则是被美术史较为忽略的一位。汪采白(1887-1940年),五岁拜黄宾虹为师,二十一岁入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从李瑞清为师,在黄宾虹和李瑞清两位有影响力的老师指导下
-
你攒够钱了吗?
-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之友(佳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亲 准普通话 职业装 故事 父亲 男人 漂亮 眼泪 微笑 传统
-
描述:话,谁也看不出她来自那偏僻落后的蛮荒乡下,有个那样
-
中华文化的和谐与包容
-
作者:梁文道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中华文化 孔子 和谐 包容 中国文化 白鹿洞书院 陆象山 朱熹 传统
-
描述:我们今天讲儒家,讲中华文化,有时觉得好像不够包容,但以我的理解,儒家本来不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也许很多人会把今天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都归结于传统,在我们把孔子叫孔老二的年代,一切的错都是孔子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