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天上仙曲 演绎人间真情:记“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之俞玖
-
作者:颜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苏州大学 牡丹亭 演出 表演艺术 优秀青年 演员 观众 柳梦梅
-
描述:大幕徐开,人声渐隐。一声亮丽的"惊春谁似我?"一个俊秀潇洒的书生从台侧气定神闲缓缓步出,顿时让所有观众为之惊艳。只见他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四座皆屏息凝神,听者为之魂销。6月1日晚,苏州昆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俞玖林的首次个人昆曲专场,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
秋至兰香远 天寒松不凋:昆曲艺术的业余传承
-
作者:池玉玺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昆曲艺术 曲家 牡丹亭 演出 俞平伯 保护工作 文献保存 理论研究 艺术形式
-
描述:存,以及维持昆曲艺术不至消亡,都起过决定性的历史作用。
-
“焦湖庙祝”故事的传承与嬗变:从《杨林》、《枕中记》到《邯
-
作者:丛海云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焦湖庙祝故事 焦湖庙祝故事 枕中记 枕中记 邯郸记 邯郸记 主旨思想 主旨思想 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
-
描述:"焦湖庙祝"故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不同的作品,尽管人生如梦的思想是其主旨思想,但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
补正缺憾 传承善本——《牡丹亭》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标
-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
传承、创新、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腾飞中的南丰县第一中学
-
作者:暂无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态势 南丰 军峰山 重点中学 学校 江西省 人民满意 办学特色 品学兼优 以人为本
-
描述:兼备的社会栋梁,她在赣东大地上闪烁着熠熠光辉。承"才子之乡"的一脉心香,南丰一中以"办有灵魂的学校,育有灵气的学生"为目标,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特色,先后受到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建设
-
荣古铸今 张铭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专场
-
作者:祖忠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昆剧 下山 连环 苏州 探子
-
描述:荣古铸今 张铭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专场
-
黄松坚对中国陶艺仕女造型的传承与创造──以《春夏秋冬》的评
-
作者:姚朝文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坚 陶艺 仕女 《春夏秋冬》
-
描述:《春夏秋冬》是研究石湾仕女或贴塑陶瓷艺术的代表,厘清其自身的成长历程和它在石湾陶塑历史上继承与创造的足迹别具意义。石湾陶瓷艺术至少在人物、动物、器皿、微塑盆景等领域,都有一批批巨匠杰作和艺术群体现象值得深入细致地抉微钩沉、阐幽灼玄,从而为建立具有石湾特色的陶瓷美学理论体系创造条件。
-
明清之际宜兴曲家群体及其家族传承:以吴炳、万树为中心
-
作者:殷亚林 常雯婕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兴 曲家群体 家族传承
-
描述:江南名邑宜兴在晚明到清初涌现了很多词曲名家,曾形成著名的阳羡词派,而其曲家群体虽未成派,亦颇具规模和影响.该曲家群体不乏吴炳、万树等优秀代表,且具有鲜明而稳固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特征.
-
传承文脉 魔幻现实:谈从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到魔幻
-
作者:刘江元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粱梦 历史文脉 舞台剧 枕中记 传奇小说 故事情节 唐代 神仙道化剧 人物形象 汤显祖
-
描述:余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