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诗旧注补正(二)
作者:馬德富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宋代  皮日休  理解  杜甫  下句  解释  蓬莱  李善注 
描述:字安
鼓是乐器吗
作者:李卫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打击乐器  丧葬仪式  审美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  周礼  信号器  节奏性  解释  汉语大字典  辞典 
描述:典》等),当然这与辞典的编辑体例有一定的关系,但却有了一个假象:鼓就是乐器,没有其他的解释(本文仅
“间”字怎么读
作者:嵇春明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四声  王安石  解释  三仄调  七言绝句  第一声  空间范围  间隔  格律诗  仄声 
描述: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究竟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或"……之间、中间"。持这种观点的,不但认为"间"字
故乡明月朗
作者:赵宽宏  来源:中国农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乡  中秋节  唐代诗人  疑问  解释  平时  中秋月  月亮  自然  王安石 
描述:又是中秋,脑中忽然冒出一句:故乡明月朗。再想想,不觉地产生了两个疑问:这中秋的月怎就会比平时的亮?这故乡的月怎就会比他乡的明?对于第一个疑问,唐代诗人潘纬在诗中作了很好的解释:"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漻
“见背”另释
作者:汤仕普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音词  汉语大词典  第一人称代词  被动句  第三人称代词  省略  王安石  语境  解释  古代汉语 
描述:’、‘见爱’等"。许嘉璐先生在其《古代汉语》中提到"其中的‘见’似乎起指代行为受事者的作用,往往表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的省略。有时,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省略。"其中
必修2第三单元
作者:刘艳荣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词语  辛弃疾  石钟山  阅读  文体  赤壁  写作  解释 
描述:必修2第三单元
《周礼正义》考据之理据
作者:楊光榮  来源:汉语史研究集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超文本  古代典籍  古文  统考  今文  解释  文字  原则  清代  疏通 
描述:在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想必
释《游褒禅山记》中的庐冢
作者:冯仲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教材  中学语文课  注解  普通版  坟墓  兼美  王力  解释 
描述:《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散文名篇,以其文质兼美的特点备受后世推崇,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保留篇目,但是现行的人教普通版教材的
“沧海一粟”的“粟”应是沙
作者:秦伯余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语  成语  谷子  谷子  大海  大海  解释  解释  海里  海里  苏轼  苏轼  小米  小米  生长  生长  田园  田园  米粒  米粒 
描述:沧海一粟,是常见的成语,常用来比喻极其渺小。但对字面意思的解释,"大海里的一粒小米",细细想来,我们就会觉得这样解释欠妥。大海不是农田,海里也不会生长谷子,哪里来的谷粒、米粒?成语"沧海桑田",本义
文化内生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文化解释——鸡毛换糖、义乌兵与板凳龙
作者:白小虎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鸡毛换糖  鸡毛换糖  义乌  义乌 
描述:习俗文化及其两个边缘文化现象———“义乌兵”和“板凳龙”,说明朴素的商业习俗文化能引导个体的行为演变成有组织的群体行为,进而会形成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进步的新兴商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