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公体”别解
-
作者:劉成國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别解 杜甫 创作 胡茄十八拍 文化研究 四六文 唐人 宋人 绝句
-
描述:一般认为,"荆公体"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而言。它的诗歌载体主要是以绝句为主,艺术风格上则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锻炼精巧等等。近些年东,也有学者从王安石的诗艺发展、政治生涯、晚年心态、思想转变等等方面追溯"荆公体"形成的原因。一些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也接受了他们的
-
初读《天问——明末春秋》
-
作者:从维熙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初读 《天问》 中国作家 从维熙 《牡丹亭》 中国大陆 历史真实 小说 小姐
-
描述:初读《天问——明末春秋》从维熙作家以一个史学家的严谨和作家的才情,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凝重而真实的明末清初全景图。从史学的角度讲,作家占有大量的翔实材料,无论对崇祯、皇太极以及李自成——一度三足鼎立而后
-
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中的春秋意识
-
作者:李奉戬 刘玉新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文学 中国古代 性禁忌 季节背景 《牡丹亭》 《红楼梦》 爱情故事 《娇红记》 爱情剧 《西厢记》
-
描述: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中的春秋意识李奉戬,刘玉新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曾指出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着偏重春秋两季的事实。①其实,不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如此,在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中,特别是爱情文学中,春、秋二季也是常用
-
《管子》一书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居民管理
-
作者:于云瀚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春秋战国时代 《管子》 居民组织 春秋战国时期 “里” 军队编制 《周礼·地官》 非血缘 《周礼》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城市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外学者对这一时期的城市状况进行广泛的研究,并在城市经济结构、市场管理、城市规划与布局诸方面
-
公羊“三统”说与何休“《春秋》王鲁”论
-
作者:黄朴民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 三统说 五德终始说 通三统 “三统”说 《春秋公羊传解诂》 历史哲学 何休 《公羊》学 董仲舒
-
描述:“三统说”与“三世说”一样,都是《公羊》学派观察与解释历史演变以及动因的基本理论内容,属于《公羊》学派历史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羊》家通过它来说明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更替的内在关系,描述社会嬗递的逻辑脉络以及具体表现,为人们理解纷繁复杂的历史变易现象...
-
西周、春秋地方行政制度略论
-
作者:范学辉 吕仁祥 来源: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行政制度 《左传》 春秋时期 卿大夫 宗法分封制 《中国古代社会》 《周礼》 诸侯国 《说文解字》 《晏子春秋》
-
描述:西周、春秋地方行政制度略论范学辉.吕仁祥作为阶级国家逐渐演进、形成的西周、春秋时期,王权对地方的控制权与影响力主要建立在“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左传》桓公二年)的宗法分封制
-
王安石"不列《春秋》于学官"释疑
-
作者:周淑萍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经术 灾异 法治
-
描述:,更不能把北宋的灭亡归罪于王安石废<春秋>.
-
春秋贵族“出奔”所见之周人国家观念
-
作者:巴新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贵族出奔 国家观念 周礼 天下观念 宗盟政权 一体化创新
-
描述:新的结果。周人并无狭隘的国家观念。
-
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为例
-
作者:李鹭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夏商周 礼制 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家 周礼 思想解放 历史 社会进步 命题
-
描述:一、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例如春秋时期,在夏商周礼制文化向何处去的关头,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有生于无”的命题。他说自然界最伟大的法则就是“道”,而“道”的主要特点是“有生
-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的灾害救助
-
作者:暂无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灾害救助 国家 夏商时期 “封建” 《周礼》 思想体系 邦国
-
描述:容。春秋战国时期邦国之间订立的盟约多把灾害救助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