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04)
期刊文章(4789)
会议论文(93)
图书(13)
学位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427)
地方文献 (33)
才乡教育 (32)
地方风物 (13)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1)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53)
2012(295)
2011(319)
2009(265)
2008(262)
2007(248)
2005(205)
2004(175)
2003(184)
2001(174)
按来源分组
小学教学设计(4)
学周刊(3)
辽宁教育(3)
看世界(3)
数学教学(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当代电视(2)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学苑教育(1)
教师博览(1)
王安石教育思想浅论
作者:朱保书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培养人才  改革教学内容  改革科举制度  变法改革  人才教育培养  培养目标  庆历兴学 
描述:王安石在许多文章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人才教育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二)培养人才关键在于兴教办学;(三)培养人才必须改革教育内容。
论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作者:张建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思想  哲学家  象山先生  分析研究  书院  教育活动  杨简  居士  教育家 
描述:贵的教育遗产,在今天有必要对它进行分析研究。
教育与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
作者:黄维中  来源:中国公务员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官吏  学校教育制度  国子监  国子学  科举考试  官吏选拔制度  博士弟子  监生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 
描述:教育与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黄维中在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中,官吏的选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作为培养政府官吏的场所,很早就成为官吏选拔的途径之一。特别是教育与科举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使学校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行政机构
作者:暂无 来源:党风通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行政  我国古代  行政机构  教学管理制度  行政区域划分  管理系统  《学记》  教育体制  教育制度  《周礼》 
描述:我国古代教育行政机构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或时期内,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不同的特点。夏代,相传有“序”,“校”、“学”、“库”、“瞽宗”等多种教育机构。西周时期,据《周礼》和《学记》中记载:“乡
宋代江西的教育
作者:邹邦奴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象山书院  白鹭洲书院  江西教育  王安石  受教育者  宋代  黄庭坚  宋史  欧阳修 
描述:宋代江西的教育在全国也居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宋王朝共有书院二百零三所,江西就占有八十多所。见于《宋史》和《宋元学案》的著名书院就有:庐山白鹿洞书院,贵溪象山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宜春
朱陆教育思想比较
作者:彭元龙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教育思想比较  道德修养  封建伦理道德  封建皇权  不同之处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哲学思想 
描述:教育思想进行比较,首先要对他们在哲学思想上异同有所了解.
中国古代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周桂钿  来源: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家  孔子  二者关系  人性论  哲学思想  朱熹  陆九渊  三个问题  独尊儒术  董仲舒 
描述:以我们还是先从孔子讲起。
胡瑗的教育思想
作者:徐煜昌  来源:天津教育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欧阳修  教学方法  学生能力培养  王安石  范仲淹  老师  教育家  分科教学  吴兴 
描述:胡瑷字翼之,是我国北宋初年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与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同时。他的学识、为人和在教学上取得的成就受到时人的称道。在他生前,欧阳修写诗说他: 吴兴先生富道德,
陆九渊教育思想简论
作者: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宋  陆九渊  教育思想 
描述:读书、师友相辅、剥落减担等。
论王安石对教育的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朱凤祥  来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改革  历史作用 
描述: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改革是其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他在科举制度和学校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 ,他的教育思想、人才思想 ,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虽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