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78)
学位论文(35)
报纸(26)
会议论文(20)
图书(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9)
地方文献 (76)
宗教集要 (18)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08(53)
2006(37)
2004(21)
2002(18)
1998(30)
1997(37)
1991(19)
1987(21)
1962(1)
194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0)
文献(31)
抚州师专学报(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7)
文学评论(3)
晋阳学刊(3)
书目季刊(3)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安徽文艺出版社(1)
清华学报(1)
老聃与孔丘交往新——兼论老子思想发展轨迹
作者:孙以楷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思想  孔子  道德经  孔丘  思想发展  基本精神  无为而治  周礼  自然无为  老聃 
描述:。笔者认为,老聃即《老子》的作者,孔丘至少曾五次会见并问学于老聃,问学的内容标志着孔丘与老聃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理清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对把握孔丘、老聃的学术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唐代民间养马盛衰--《资治通鉴》辨误
作者:马俊民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马业  资治通鉴  监牧养马  唐代前期  中国封建社会  新唐书  马政  司马光  辨误  王应麟 
描述: 唐代国家监牧养马之盛,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这一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民间养马业也曾得到充分发展的事实,却被忽略了。王应麟在评论历代马政制度时竞说,“牧于官而给于民者,唐也”,根本抹煞了唐代民间的养马业。而且,对唐代前
朱右及其《唐宋六家文衡》述
作者:黄强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本  唐宋八大家  古文  流派  南宋  中国文学史  苏轼  经历  曾巩  王安石 
描述:朱右及其《唐宋六家文衡》述
“周公制礼”辨——兼与杨华先生商榷
作者:史学善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公制礼  “制礼作乐”  周公摄政  《周礼》  礼乐制度  《周官》  《仪礼》    文化建设  《十三经注疏》 
描述:本文通过对“周公制礼”的质疑,从论据和论证方法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重新肯定了周公制礼的历史事实,指出:“周公制礼”是千古不变之论,“无反征不疑”应是解读文化传承史的基本原则。
汤显祖佚文《候掌科刘公启》
作者:徐国华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尺牍  四六 
描述:康熙甲子刻本《听嘤堂仕林启隽》中收有汤显祖作的《候掌科刘公启》一文,经寻绎辨析确定为新发现的汤氏佚文。该尺牍的发现,有助于我们全面考察汤显祖四六尺牍的艺术特征,对于深入了解汤氏的生平经历、交游活动与思想变化裨有所益,值得我们珍视。
王安石“使辽”及“使辽诗”
作者:赵克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送伴使  使契丹  送伴诗  使北诗  使辽诗 
描述:王安石一生只曾于宋仁宗嘉礻右五年(1060)春作为“送伴使”伴送契丹使者还而至宋辽边塞,往返途中写有《伴送北朝人使诗》纪其行。王安石虽然也曾两次被命出使契丹,但皆辞行,改命他人代往。王安石“使契丹”并写有“使北诗”即“使辽诗”一说始自南宋李壁,纯系误解,然却一直沿袭至今。
周亮工“金陵八家”说
作者:吕晓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八家”  周亮工  王弘撰《西归日札》  立说时间 
描述:应为张修、谢成、樊沂、吴宏、樊圻、高岑、胡慥、邹喆。并通过“金陵八家”的立说时间论述了这种构成的合理性。
词至熙丰体变新——王安石词
作者:汤江浩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讨论 
描述:王安石词作数量不多,佳作也较少,在词史上却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王安石词作的内容、形式、承传、影响等方面试加探索,以确定其在词史上的独特位置,应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
文徵明与金陵书家交游
作者:蔡清德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徵明  庄昶  顾璘  陈沂  王韦  徐霖  金琮  交游 
描述: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一生因求学、应试与金陵结下不解之缘,金陵是文徵明游履所及最为频密之地,文氏来往吴门、金陵二地与金陵书家交游酬唱,谈榷艺文,金陵书家对其书风的形成演变以及声名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
沈璟声律论辨——兼论“汤沈之争”
作者:金五德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沈之争  合律依腔  声律论  王骥德  《中原音韵》  《曲律》  戏曲创作  《琵琶记》  沈璟 
描述:有明一代,沈诘纳陕奂染哂屑蟪傻囊庖澹院笫烙植松钤兜挠跋臁I颦Z力主戏曲的创作及评价均应绳之以“合律依腔”,这既是正确和必要的,却又失于片面性和绝对化。对“汤、沈之争”,不应再纠缠在“派”上,而应客观地评价双方的得失,科学地总结戏曲创作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估量这场论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