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瞬息变幻动景 寓政治人生哲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
作者:陶文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人生哲理 醉书 天地自然 王安石 政治意蕴 瞬息 宋神宗 山水景物 日常生活
-
描述:气象万千、时空无限的天地自然,时常呈现稍纵即逝的动景,或演出美妙迷人的活剧。惟有才情敏捷运笔如风的诗人和画家,才能迅速捕捉和生动表现这种刹那变幻的物象景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
作者:王杰成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比较 对照
-
描述:人教社新版高一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同课选取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与《声声慢》,教学中如果精心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两首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 晏殊 《浣溪沙》 背景知识 备课参考 小学 语文 北宋
-
描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北宋初期做过宰相的词人晏殊写的《浣溪沙》一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并不是晏殊所作,而是他的朋友王琪所作。
-
立意高远 尺幅千里——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赏析
-
作者:夏守柱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立意 王安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 词 初中 语文 阅读欣赏
-
描述:立意高远 尺幅千里——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赏析
-
略谈王安石的文学创作
-
作者:钟尚钧 来源:阿坝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创业 中国 北宋 散文 诗歌 杂文 词
-
描述:略谈王安石的文学创作
-
此梦非彼梦:“游园惊梦”与元杂剧爱情梦叙述之比较
-
作者:曹广华 范春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梦 性梦 元杂剧 《牡丹亭》 至情
-
描述:同为梦境描写,元杂剧爱情剧中之梦多为情梦,《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梦属于典型的性梦,二者有着明显区别。由于性质不同,在剧中所起作用如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方面也不相同。此外,“游园惊梦”的描写还有独立的思想
-
王令《山中词·登山作》赏析
-
作者:向叙典 来源:张掖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令 登山者 王安石 江苏省 《庄子》 依靠自己 贫困生 矮小的人 杜甫 《望岳》
-
描述: 山中兮何游,登彼山兮乐夫高。弃吾马以取步,降吾车兮足两履。石当道兮行旁,木碍上兮下俯。曾蹈险之非艰,聊凭高兮下顾。何所视之乃牛,而独见之如鼠!彼侏侏者出其下兮,曾其身之非伛。“吁嗟徂兮”,离娄之死则已古,不较其为短长兮,何独计其高下。 山高兮崔嵬,山中之路兮,百折而千
-
从“述而不作”到“述而能作”——论语文课改的基本方向
-
作者:徐江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语文课改 王安石 基本方向 维纳斯 褒禅山 中学语文教师 语文学习 学生 教材
-
描述:成"能作"的素质。
-
李浩培教授作学术报告
-
作者:朱丰全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研究 法学会 法律 学术报告 国际私法 国际法院 政治学 国际公法 上海市 道德问题
-
描述:二月二十日,上海市法学会、政治学会邀请外交部顾问李浩培教授作《法律为政治服务》的学术报告.报告者就当前法学理论研究和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怎样为政治服务的问题作了阐述.他说:国际法的概念是否存在,各国
-
《资治通鉴》编撰论略——为《资治通鉴》成书九百周年而作
-
作者:周征松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论略 三家分晋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封建统治者 范祖禹 考异 历史人物
-
描述:通鉴》问世以来,它一直被人们视为“此天地间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