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咏春诗语
作者:成实  来源:老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风  王安石  贺知章  李贺  苏轼  朱熹  韩愈  李白  杜牧  流传 
描述:;"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举不胜举。
王安石的“仇将恩报”
作者:陈鲁民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  乌台诗案  恩报  宋神宗  苏轼  坚决反对  关键时刻  政敌 
描述: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大力提倡变法,而苏东坡坚决反对,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是一对政敌。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结果在神宗的默许下,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
旷世孤独苏东坡
作者:熊鹂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中华民族  历史人物  三苏  王安石  百姓  智者  魏晋风流  苏轼  文化人 
描述:命、刚直不阿的人,有廉洁、清正、洁身自好的人,有极具爱国心、民族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有顾大局、为国家、为百姓忍辱负重的人。是他们一个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观今宜鉴古,大都以人物作为参照系。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缅怀先人,对应现世,也有一定的启迪和鼓舞作用。
高考古诗文默写预测题(二)
作者:暂无 来源:高中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滕王阁序  蜀道难  苏轼  孔雀东南飞  毛泽东  李白  王安石  司马迁  屈原  杜甫 
描述:高考古诗文默写预测题(二)
河南郏县的“三苏坟”
作者:王祖远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三苏  郏县  河南  苏辙  墓志铭  汝州  第二故乡  王安石  峨眉山 
描述:河南郏县竟有三苏坟?不错。这一切,还得从苏轼本人的经历和情结说起。西蜀眉山是苏轼的家乡,也是他出生的地方,中原的河南则被他视为第二故乡。苏轼是一个很重乡情的人,他热爱故土,然而,诗人开阔的胸怀却使
古诗文作文素材汇编
作者:肖义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王安石  李白  李商隐  王昌龄  苏轼  辛弃疾  孟浩然  王之涣  杨万里 
描述:春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文学法理,咸精其能”(上):试论两宋士大夫的法律素养
作者:陈景良  来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王安石  法律素养  司马光  苏轼  自首  法律条文  宋代  谋杀  杀伤罪 
描述:法律加以调整,同时也促进了士大夫法律意识的转变及法律素养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士大夫的法律素养,结论是:宋代士大夫对法律的重视和对律义的通晓是当时时代的一种风尚,并由此推动了宋代法律文化的发展。
“绝对”趣谈
作者:曾昭安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联  刘禹锡  袁世凯  王安石  孙中山  冯国璋  杜甫  苏轼  解缙  大禹 
描述:有人做出上联,征求下联,但由于对句要求过高,至今无人对出,便成了绝对。下面这个半边对就是一副典型的绝对: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
古今名言名句集锦
作者:郑锡军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苏轼  李白  王安石  刘禹锡  春风  岑参  陆游  朱熹  绝句 
描述:古今名言名句集锦
乌台诗案
作者:郑熙亭  来源:长城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苏辙  御史台  湖州  司马光  张方平  神宗  太皇太后 
描述:有此得心应手,只要蒙过神宗一人,世间没有不可为之事。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文字狱——乌台诗案便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