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82)
报纸(622)
学位论文(168)
图书(142)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34)
宗教集要 (10)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434)
2011(502)
2010(489)
2009(437)
2006(326)
2004(212)
2001(218)
2000(147)
1993(114)
1984(1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7)
抚州师专学报(68)
成才之路(7)
青春岁月(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
内蒙古电大学刊(2)
科技致富向导(1)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
趣味填字(一)
作者:晨夕  来源:同学少年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游戏规则  成语  横向  下句  填入  杜甫  桂枝  纵向  表格 
描述: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后庭》遗曲
尽志无悔:我的专业成长历程
作者:毛立业  来源:小学教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普通话  学生  课堂教学  比赛  课程标准  王安石  语文课  专业  老师  赛场 
描述:说家。有次偶尔听到
鹅湖书院,谁曾雄辩?
作者:冯新生  来源:中关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长江中下游  风云人物    江西省  陶渊明  欧阳修  王安石 
描述:两次鹅湖之会尽管意义不同,却都在青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既称江右、也称江南。我一向迷恋江南,或许是因为,山水间悠悠清音萦回于斯,多为千古佳句;史册风云人物出入于此,后人自有评说。陶渊明、欧
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咏梅诗词
作者:费静珠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咏梅诗词  扬州  柳宗元  王安石  描写  何逊  作者简介  杜甫  精神品格 
描述:纵观历代咏梅诗词,诗人们或从花时(如早梅,盛开之梅,落梅)来写,或从花色品种(如白梅、红梅、墨梅、腊梅)落笔;或者写其形貌,或描绘其精神品格;或咏梅以托情,或咏梅以言
从容自在笔墨间
作者:笑颜  来源:航空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  书帖  化境  成就  作画  名利  王安石  心平气和  最高境界  古诗词 
描述:画的最高层次,讲究个心平气和、浑然天成。细想来,岂止作画如此,车鹏飞的字也是如此。
点燃学生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
作者:孟鹏博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学习  诗歌创作  创作灵感  点燃  火花  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教学  王安石  四书五经  思维 
描述:叶圣陶先生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思维。"那么,能否在陶冶学生性情,扩展其思维的基础上,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其饱含激情地记录下自己当时诗歌创作的灵感呢?笔者结合新课标精神及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点燃学生诗歌创作灵感火花的问题。
忠奸谁人定
作者:刘诚龙  来源:杂文选刊(上旬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忠奸  司马光  范仲淹  宋徽宗  王安石  蔡京  欧阳修  苏东坡  忠臣  朝廷 
描述:起了一块巨大的石刻碑,司马光成为头号奸臣,其后还有苏轼在内的一百二十人。偌大一个帝国,只有一百二十名奸
名茶还须好水泡
作者:石柱国  来源:现代养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茶  茶叶  用水  水质  王安石  陆羽  煎茶  饮茶  欧阳修  泉水 
描述:品茶品什么?"色、香、味、形、水、具、时、温、烹、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茶道中的十字真经。煎茶要讲究茶、火、水,缺一不可。而水在其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有地域之别,有轻重之别、渊源之别,还有味道之别。
“只吃眼前菜”的极品男人
作者:郦波  来源:意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国藩  王安石  章太炎  名人  朋友  极品  国学  男人  大师  相似 
描述:我喜欢历史,是因为历史有趣。有趣之一,在于总有惊人的相似处,却又于相似中见出各自的情怀。就吃饭而言,史上有三位名人极为相似。
顶在头上的文字
作者:苏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字  王安石  旧报纸  崇拜  整理  书房  副刊  兔肉  文章  苏北 
描述:那天下雨,刚理了发。从外面回来,我将一张旧报纸顶在头上,到单位门前,我的一位同事看见,便揶揄说:"不愧是文人。"我站下问:"怎么讲?"他说:"都把字顶到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