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翻译美学视角下昆曲《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冀丽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意境  意境 
描述: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
文学经典创作接受研究困境及其对策:以《牡丹亭》为主的阐释
作者:张岚岚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  创作接受  困境  对策 
描述:路径切入来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充分发掘和展现经典创作接受的多方面研究价值.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作者:陈建生 刘刚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译者风格  《牡丹亭》英译本 
描述:运用语料库翻译学方法,对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汪榕培的英译本和Birch的第一版英译本中的译者风格进行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建立的两个英译本平行语料库中的标准化类符形
文化细读:北美学界明清传奇研究的新模式
作者:何博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明清传奇  文本细读  中国古典戏曲文学  文学研究  牡丹亭  桃花扇  新历史主义  文学理论  文学文本 
描述:独特性、文本的独立自主性,崇尚文学研究的客观性,并带有形式主义特点的‘文本细
异域的“牡丹”:英美文化系统《牡丹亭》“译入”研究
作者:赵征军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系统  文学交流史  英译  译介 
描述:《牡丹亭》在中两文学交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下的《牡丹亭》译介研究并未勾勒出该剧在英美文化系统英译的全貌。因此,本文拟从“译入”的视角,以宏观与微观梢结合的方式,对英美文化系统《牡丹亭》的英译研究
《牡丹亭》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象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王子慕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意象  翻译策略 
描述:戏剧作为一种包揽中国古代各种韵文形式的文体,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意象。在《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的运用更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对《牡丹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进行概括性综述。
畸形发展的明代传奇:三种明刊《白兔记》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多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长生殿》  《牡丹亭》  南戏  《桃花扇》  《浣纱记》  四部  中国戏剧  中国戏曲  戏曲创作 
描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这些作品在整个中国戏剧文化史上也是第一流的瑰宝,至今还在闪耀着光芒。”(《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三七一页)
20世纪对《南柯记》《邯郸记》研究概述
作者:毛小曼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梦  二梦  本事考证  本事考证  思想倾向  思想倾向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 
描述:20世纪对汤显祖《南柯记》和《邯郸记》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本事考证、思想倾向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研究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而外,还采用了西方文艺理论的新思路。同时,“二梦”研究
江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研究
作者:季梦成 罗嗣义 陈拥军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附生苔  叶附生苔  附主植物  附主植物  资溪县马头山  资溪县马头山 
描述:tilobula)、长柱片鳞苔 (P .liukiuensis)为江西新记录。尖叶薄鳞苔 (Leptoleje uneaelliptica)、黄色细鳞苔 (Lejeuneaflava)是马头山叶附生苔常见种。三齿鞭苔 (Bazzaniatricrenata)的叶附生记录 ,国内未见其它报道。本文还讨论了马头山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区系、分布特点及附主植物
相山铀矿田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示踪研究
作者:廖宇华  来源:华东铀矿地质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PEE示踪  PEE示踪  铀矿田  铀矿田  铀矿床  铀矿床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描述:共沉淀的特点,含铀热液分异演化愈强,铀矿化则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