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40)
报纸(60)
学位论文(37)
图书(16)
会议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83)
地方文献 (48)
宗教集要 (14)
才乡教育 (9)
文化溯源 (3)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1(79)
2010(65)
2009(52)
2008(56)
2001(24)
2000(22)
1998(25)
1987(20)
1983(14)
1957(2)
按来源分组
其它(52)
文学遗产(10)
美学(5)
中国烹饪(2)
艺术教育(2)
中州学刊(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戏剧艺术(1)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
书海(1)
了解清 欣赏清——评王英志编著《新编清三百首)
作者:裴世俊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志  三百  新编  编选者  选本  王夫之  吴伟业  《日本杂事  诗歌 
描述:了解清欣赏清──评王英志编著《新编清三百首》裴世俊清卷帙浩繁,人数众多,所谓“三百年间,满大地”。仅北京图书馆所载总集就有200余种,别集更是无法统计。近代徐世昌所辑《晚晴汇》收清
宋诗散论——谈宋人以文为、爱国与画的关系
作者:张白山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文为  爱国  与画  现实主义  欧阳修  唐诗  诗歌创作  王安石  山水画  “诗中有画” 
描述: 一 倘要谈宋诗,我们还得提一下它与唐诗的关系。因为宋诗是唐诗的继续和发展。没有唐诗,宋诗便无所师承。但唐诗相对说比较容易谈,宋诗则不容易谈。你说唐诗成就大,人们没有争议;说宋诗成就大,人们就有争
酬赠·节令·题画:高考诗歌鉴赏新面孔
作者:王广清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画  酬赠  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  咏物诗  送别  顾炎武  贬谪  咏史诗  王安石 
描述:2008年高考语文题中的诗歌鉴赏,除了送别(词、曲)、咏物诗、羁旅、咏史诗、写景、贬谪等我们熟悉的材料外,今年又新增了酬赠、节令和题画等。这几类
“吴体”与宋诗传承:胡应麟《薮》引考辨
作者:陈广忠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体  诗律  宋代  传承 
描述:“吴体”,影响深远。宋代诗坛,追求变革,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宗师杜甫,将“吴体”推而广之。对《薮》中涉及的杜甫“吴体”,以及欧阳修、黄庭坚、张耒三人的诗作,进行详尽的格律分析,可厘清杜甫“吴体
以俄译本《红楼梦》译为例谈译应是
作者:詹德华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帕纳秀克  《红楼梦》俄译本   
描述:本文从1958年俄译本《红楼梦》译诗中选取三首作为例子,针对反映在我国俄语诗歌翻译中的某些问题,结合俄语格律诗的特点,对诗歌翻译中韵律、结构和词语的处理以及相关问题作一点探讨。
录:麻姑山访碑
作者:前人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4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录:麻姑山访碑
东坡在岭南之五:“细和渊明
作者:莫砺锋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    岭南  生命  金山寺  惠州  黄州 
描述:东坡五十九岁南迁惠州,六十五岁渡海北归,次年逝世,岭海七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为艰难困苦的一个阶段,然而也是其生命之光最为光辉灿烂的一个阶段。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东坡在金山寺自题画像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
为《沧浪诗话》以禅喻一辩
作者:骆礼刚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以禅喻  临济宗  曹洞宗 
描述:来临济宗确乎是禅家各宗中最为兴盛的一宗,甚至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连禅门弟子也公认的不争的事实。严羽的临济、曹洞之喻,是援自他当时所看到的禅门实际状况,而后世对他的攻讦,反倒是不明禅宗发展历史情况的错误批评。
曹洞宗禅研究
作者:吴言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正偏  回互理论 
描述:在禅宗五家中,曹洞宗宗风绵密,其禅向来被视为晦涩难解、如天书哑谜。从其哲学的核心正偏回互理论入手,对曹洞宗禅文本解码,可发现曹洞宗禅由以体用为主的两大意象序列组成,形成了一个绵整严密的象喻体系
曹洞宗禅研究
作者:吴言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正偏  回互理论 
描述:在禅宗五家中,曹洞宗宗风绵密,其禅向来被视为晦涩难解、如天书哑谜。从其哲学的核心正偏回互理论入手,对曹洞宗禅文本解码,可发现曹洞宗禅由以体用为主的两大意象序列组成,形成了一个绵整严密的象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