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学語文課本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举例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江宁  教学要求  思想感情  景物  教学参考书  文言  苏轼  古典 
描述:詩二首泊船瓜洲王安石 題西林壁苏軾 一、教学要求这一課的两首詩是我国古典詩歌里的絕句。绝句只是簡短的四句詩,无论描写景物或者抒发思想感情,都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学生接触文言作品还不多,学习这一課
赏典故寓言 析深邃哲理(一)
作者:牛致远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沙丁鱼  苏轼  普遍联系  黄鳝  典故  寓言  鲶鱼  泥鳅  事物的本质 
描述:一、沙丁鱼怎么不死了?笔者曾在《解放日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挪威的海域中盛产沙丁鱼。捕鱼的人们都希望带回岸上的沙丁鱼依然活蹦乱跳,因为活鱼能卖上好价钱。但是,当满载的渔船返航时,沙丁鱼挤压在一起,却变成了一条条翻白眼的死鱼。只有一位老渔民运回的沙丁...
陈善论杜:重韵与重格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陶渊明  欧阳修  诗学观念  自然天成  王安石  艺术风格  重韵  诗歌理论  宋代士人 
描述:陈善论杜:重韵与重格
宋诗鱼话举要(三)--托鱼即兴
作者:佳民  来源:渔业经济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隐喻  黄庭坚  宋诗  王安石  政治讽刺  即景抒情  渔船  鲤鱼  黄州 
描述: 宋诗有关渔(鱼)的内容,大量地是托鱼即兴的诗篇。即在游览山水胜迹中,即景抒情,观感之作。但其中也不乏政治讽刺或发牢之类的隐喻。如苏轼政治上失意之后,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
诗创作“暗合”现象论析
作者:栾英良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史  现象论  古人  根本原因  王昌龄  马利坦  意象  苏轼  王安石  司空曙 
描述:文章就中外诗歌史上存在的“暗合”现象予以论析,考察了古人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不同态度,分析了“暗合”现象的优劣短长,揭示了造成“暗合”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东坡书简人物辨
作者:张志烈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阳县  苏轼  《东坡题跋》  书简  刘禹锡  中华书局本  元丰  时空座标  《心经》  王安石 
描述: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到今天往往已不太清楚。经考证,《与陈大夫八首》中的陈大夫即陈君式,《与李通叔四首》中,书一、书二、书三都是写给李康年的,只有书四是写给李通叔的,二李非一人;《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中的康公操应是王公操,“都管”为“都官”之误
黄庭坚的诗论
作者:刘大杰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杜甫  形式技巧  苏轼  思想内容  王安石  江西派  作品  以故为新  陈师道 
描述: 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由于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诸人的努力,在理论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和成就。晚唐诗风及西昆体的势力已经消除了,诗歌和古文得到了新的发展。黄庭坚出自苏门,倡杜诗韩文
读史三题
作者:梅永存  来源:瞭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洪亮吉  苏轼  孙嘉淦  王安石  失面子  翰林院  乌台诗案  老庄之道  书生之见  坏皇帝 
描述:开展了堪称艰苦卓绝的第二次创业,经过几年不懈地努力,终于使企业走上了一条优质高效发展之路.同其它国有企业名牌产品的问世过程一样,建福牌水泥的创优之路也是漫长而艰辛的.1971年这座位于闽西北山区的大型水泥厂初创时,适逢国家“三线建设”进入高潮,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方兴未
文言文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文  宾语前置  词选择  苏轼  义项  白居易  王安石  孟浩然  虞山  罗贯中 
描述: ~~
浅论禅宗对宋诗的影响
作者:吴惠娟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宋诗  知识分子  以禅入诗  王安石  宋代文人  宋人  苏轼  世俗化  黄庭坚 
描述:满禅意玄思的理性王国。万万纷纷祗偶然,老来容易得新年。柘冈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风最可怜.——王安石《柘冈》得丧荣枯事,悠悠过耳风。此身犹是幻,何物不为空.酒圣心常醉,诗穷语更工。小轩搔首坐,斜日满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