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碑书风的传承:以李瑞清、胡小石、游寿三代书家为例
-
作者:程仲霖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胡小石 传承 书风 北碑 三代 游寿 书法理论
-
描述:清末,阮元、康有为先后举起尊碑抑帖之帜,一心以新的书法理论体系,建立新的书法审美标准,形成新的书法风格。
-
关于柳梦梅和德斯坦的“性”格
-
作者:何志毛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杜丽娘 贵族女子 中国戏曲 牡丹亭 塞林格 场景 流氓 昆曲 礼教
-
描述:托朋友的福,花3个小时看了三分之一部昆曲《牡丹亭》散场后大家欷歔:没想到中国戏曲可以这么美!一场春梦何至于让人憔悴死去?还原旧时场景,恐怕还真的就是。被礼教绑得牢靠的女子,闺房里看见一只公蚊子也得当流氓一样驱逐,如不幸被那厮叮咬一口,都当如贞节受辱一样寻死觅活了去。
-
我国古代德智思想概观
-
作者:钱广荣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孟子 代表人物 尊德性 朱熹 老子注 陆象山 概观 良知良能 思想
-
描述:弼说得最明白:“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老子注》)(二)指“物性”,即物的“德性”,与“天道”相对应。古人有种看法,认为宇
-
纳兰性德研究札记二则
-
作者:李江峰 来源:满族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佛教 札记 挽诗 禅味 梵呗 作品 佩兰 王安石 通志堂集
-
描述:山梵呗静, 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外, 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 犹记半竿斜照, 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
-
“周礼三德说”与道德的层次性
-
作者:宋希仁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三德” 至德 道德要求 《周礼》 敏德 层次性 道德教化 《孔子家语》
-
描述:《朱子大全》第六十七卷“杂著”中,有一篇“周礼三德说”,对《周礼》中所讲的“三德”作了解释,对三德之间的关系讲了一番道理,其中有些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道德的层次性和实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很有启发和借鉴
-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梦”词之比较
-
作者:吕菲 来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纳兰性德 词 梦
-
描述:晏几道和纳兰性德是近年来词学比较研究中很受关注的两大词家。本文抓住两位词人作品中“梦”这一关键意象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指出二人梦词在内容成因方面的相异性。
-
“廉”德探源及古代廉吏标准
-
作者:杨昶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廉” 《周礼》 睡虎地秦墓竹简 廉吏 中国伦理 廉政思想 廉为本 儒家经典 道德修养 中国文化
-
描述:“廉”德探源及古代廉吏标准杨昶古代中国是一个标榜“德治”的国家,历朝的统治者都很提倡个人的道德修养,力图以个人道德的风范去感召和教化芸芸众生,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伦理始终
-
《周礼》“乐德”教义通释
-
作者:张国安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今 乐德 六德 乐教 和
-
描述:西周德教是在行礼乐的过程中实施的,属乐教,而非义理之教。"乐德"之教,从礼仪之象而言,可别为"六德"义,就终极言之,其设教以教"和"为旨归。"乐德"之教的本质是身教重于言教。
-
晏几道、纳兰性德词之比较
-
作者:李睿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纳兰性德 词 比较研究 文学研究 个性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词史地位
-
描述:晏几道、纳兰性德词之比较
-
《改德士颂》发微
-
作者:郑继猛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饶节 德士 不二法门
-
描述:代背景,作者的心态,以及诗作所传达的佛法"不二法门"。这是南北宋期间,一组典型的反应现实社会情态的作品。